第203章 去海外擴張領土,延長土地兼並(1 / 2)







酒桌上,李進一席話,卻是讓在場的朱元璋,藍玉以及徐達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從那個年代生存下來,自然是知道王朝末日的恐怖。

朱元璋的雙親,因為交不起稅賦,被該死的貪官汙吏,逼迫的沒有活路,上吊自殺。

他的兄弟姐妹,也因此餓死了好幾個。

那是他朱元璋永遠忘不了的痛,徐達和藍玉與朱元璋同處於一個年代,自然幼時的經曆差不多。

正是因為有這麽多人,吃不飽飯,隨時都有可能會被餓死。

在紅巾軍起義的時候,天下起義的勢力才會風起雲湧,前赴後繼。

當活下去都成為一種奢望,難道還指望百姓能安安分分的做一個順民?

可是朱元璋之前認為,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罪魁禍首,是因為貪官汙吏。

就是因為這些人過度的貪汙,肆意的索求,壓榨百姓,才導致百姓民不聊生。

當然,元朝的統治者驕奢淫逸,貪圖享樂,劫掠百姓,也是百姓憎恨朝廷的原因。

朱元璋自以為吸取了前朝的教訓,教導兒女要勤儉節約,尤其是對於太子朱標,更是嚴格要求。

絕對不能出現奢靡之風,同時對百姓輕徭薄賦,減輕百姓的負擔,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對於最討厭的貪官汙吏,則是動用了華夏史上,最嚴厲的懲罰。

膽敢貪汙三兩以上的貪官,則全部剝皮萱草,而後放在應天城的城頭上,以儆效尤。

可以說,朱元璋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但是吸取的不多。

因為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朱元璋還是沒有解決,換句話說,隻要是封建王朝,核心的痼疾根本解決不了。

那就是土地。

華夏農耕文明,以及周圍的地形,已經決定了,漢人在陸地上能夠占據的地盤隻有這麽大。

查看華夏地形圖,就可以看出,華夏漢人基本上占據了東亞最為富庶的土地,也最適合人類生存的土地。

在華夏的周圍,東北就是長白山,大興安嶺,那裏都是深山老林,長年處於寒冷季節,漢人雖然已經占據了此地,但是卻依舊無法適應這寒冷的氣候。

在華夏人眼裏,遼東屬於苦寒之地,隻有實在活不下去的人,才會不得已走關東,進入遼東討生活。

華夏的北麵,屬於漠北,環境更不用說,連遊牧民族在漠北,都過得窮困潦倒,更別說不懂遊牧的華夏民族,根本在漠北就生活不下去。

華夏的西方,是荒漠戈壁,西南是高原地區,十萬大山,道路崎嶇難行,而南方和東方則是大海。

從東看到西,從北看到南,隻要是適合耕種的地盤,全被華夏納入囊中,由此可見,大明再想擴張,已經是難上加難。

東南西北這些地方,麵臨的都是天塹一般的地形。

在人類還沒有邁入機械化時代,是很難通過人類自己改造這些環境,能做的隻能是適應環境。

所以在華夏曆朝曆代,一直走不出王朝三百年氣運的魔咒,原因就在於土地已經固定。

如同一個定時炸彈,當這些土地被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時,就意味著這個定時炸彈的倒計時就結束了。

接下來,將是驚天動地的農民大起義,活不下去的百姓,用牙齒,指甲,最終一聲聲的打敗裝備精良卻腐朽不堪的朝廷軍隊,結束這些王朝的統治。

而後特權階級被清算,人口大量死亡,土地因此得以被重新分配。

有了土地的華夏百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這就是一個王朝的初期,往往能出現一兩個盛世。

就是因為,華夏的百姓訴求很簡單,隻要有地種,有糧吃,能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後,能吃飽肚子,那麽華夏百姓就會付出百分兩百的努力,辛勤勞作。

隻要朝廷統治者不是特別混賬,政治還算清明,那麽漢人百姓就能迸發出巨大的活力。

正是因為這些辛勤,不辭勞苦的百姓,才造就了曆朝曆代一個個所謂的盛世。

當李進把這些話給朱元璋他們說完之後,朱元璋沉默了。

因為正如李進分析的那樣,王朝自從建立起來,王朝的宿命,就已經注定了。

朱標眼中卻是神采奕奕,朝李進詢問道:

“既然如此,李大人為何要說,開海能夠解決大明的痼疾呢?”

“難道隻要開海了,就能讓我大明千秋萬世,永遠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