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富中堂拳打乾老四(1 / 2)







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昀自打滿城突然生亂後,一直躲在國史館,這位雖不知道怎的突然間皇上就成漢人了,也不明白為何北京的局勢瞬間就變得無比緊張,到處充斥皇上要血洗宗室的謠言,但卻清楚不管宗室和皇上怎麽個鬥法,國史館都是這滿城內最安全的地方。

誰會對史官下手呢?

皇上究竟是滿人還是漢人,紀昀也說不出什麽來,相關謠言同禁書他也偷偷看過幾本,除卻有些書中描繪的種種汙穢不堪,紀學士不得不承認皇上登基以來的種種舉動,看著似有些反常。

例如先帝支持的,皇上反對;先帝反對的,皇上支持。

但要就此斷定皇上是漢人,又或者不是先帝骨肉,似乎又太過兒戲了。

隻不過這場大戲不管哪方,都是紀昀得罪不起的,也不是他這個侍讀學士能摻和的。

因此,紀昀選擇明哲保身,將自己關在國史館,每日不是從《永樂大典》中搜輯散逸,增刪修改,就是完善他所編撰的《熱河誌》。

看著對外界的爭鬥充耳不聞,一心隻讀聖賢書,但內心深處紀昀未必沒有換一個皇上的念頭。

因為,伺候乾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這些年紀昀可是被乾隆整治的慘了,不僅被乾隆罵成娼妓一般的人物,尊嚴被踐踏為零,還被發到烏魯木齊吃了三年沙子。

回京剛消停兩年,又因為在九江任通判的次子汝傳瀆職拖欠賦稅受牽連,被乾隆判為降三級留任。

翰林院侍讀學士隻是五品官,隻不過當年乾隆認為紀昀學問優勝,特意加的四品銜,這下好了降三級留任,搞的紀昀成了大清開國以來品級最低的侍讀學士。

內心煩燥苦悶,哪裏敢與人道?

隨著乾隆年事越來越高,紀昀這官當的也是愈發提心吊膽,唯恐哪天一個對答不慎,再被乾隆發到寧古塔去。

因此,從個人“安全”角度出發,紀昀倒是有點希望宗室能夠大獲全勝。

他實在是被乾隆的性子搞怕了。

呆在國史館的其他官員可能抱的都跟紀昀差不多想法,一個個把自己塑造為儘忠職守的好臣子,私底下卻是不斷派小吏出去打聽消息。

那消息也是一個比一個驚人。

先是哪家王府突然失火,再是皇宮也起了火,接著是上三旗滿洲突然被漢八旗和下五旗圍攻,再之後是什麽皇上退位,宗室掌權...

更懸乎的有人說太後複活了!

從棺材裏蹦出來拿著先帝遺詔要殺皇上呢!

紀昀了解的最新消息就是皇上退位,宗室們要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推立新君。

這個消息讓紀學士內心很複雜,雖然他很怕乾隆,這位皇上也不把他當人看,可畢竟君臣相處了也有二十年時間,哪能沒有感情?

一個人悶坐在辦公室抽了好幾兩黃山煙絲,以致外麵的人以為紀學士房中失火了呢。

紫禁城的鍾鼓聲傳到國史館後,品級夠得上進宮的官員們陸續從辦公室走出,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雙雙歎息一聲默默向宮中走去,準備迎接大清的新主人。

紀昀從滿是煙味的辦公室走出,看了看空蕩蕩的國史館,長歎一聲換了衣服也要進宮。

別看他現在是七品,卻是留任侍讀學士,所以按本職工作崗位,紀昀是有資格進宮的。

再說,新君登基,身為大清人人皆知的大才子,他紀昀要是不進宮,恐怕會被小人進讒言說他心念舊主,那樣可不妙了。

走到半路,看到一熟人——應該在家為父親守孝的劉墉。

劉墉比紀昀大四歲,他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紀昀是乾隆十九年的進士。

二人早些年沒有交結,劉墉回京為父守孝後常到國史館找書看,一來二去同紀昀有了些接觸,雙方對彼此觀感都不錯。

紀昀對劉墉這人唯一的不滿在於劉墉好起文字獄害人,其它倒罷了。

要說清廉,二人大哥不說二哥。

劉墉是刑部議斬的貪汙犯,紀昀也是刑部議革職的貪官。

這麽說吧,大清朝就沒清官。

最近發生的事對劉墉的衝擊同紀昀差不多,不過劉墉卻是忠於乾隆的,因為乾隆待他劉家不薄,去年乾隆還因思念其父劉統勳的功績,特意傳旨詔授劉墉內閣學士一職,隻待其服父喪期滿就往南書房任職。

這讓劉墉看到了大展手腳的機會,隻一夜間皇上換人了,劉墉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儘管是服喪,可他也是三品官員,既然在京,肯定要進宮的。

“曉嵐兄,你怎麽看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