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終於能賣國了(1 / 2)







“少爺,這世上就不存在不能賣的東西,如果有,隻能是價錢談不攏。”

栓柱一語點醒夢中人。

是啊,這世上有什麽東西不能談呢。

大不了,加錢嘛。

錢到位,維多利亞也可以睡一睡嘛。

據粘竿處的秘密報告,廣東那邊與西洋各國通商的權力實際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把持,而英國人、法國人、西班人、葡萄人等西洋各國商人,其實是三道販子,大頭利潤被二道販子荷蘭人得了去。

這使得各國商人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廣東粵海關十分不滿。

其中又以英國紳士們反應最為積極。

乾隆二十二年,清廷除粵海關外,實際還有浙海關、閩海關、江海關(江蘇),也就是四口通商。

但當年乾隆突頒口諭:“口岸定於廣東,洋船隻準在廣東收泊貿易。”

也就是直接關閉江、浙、閩三海關,獨保留粵海關,成了一口通商。

為何四口變一口,原因就和英國商人有關。

宏觀層麵上,西洋各國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造就了現在遍布全球的西方貿易體係。

為了追逐利潤,西方各國在世界各地建立無數殖民地和貿易點,地大物博的東方大國中國自然也成了西洋各國垂涎已久的貿易對象。

因為東方的貨物是西洋各國最受歡迎的存在。

然而,無論是明朝的走私還是清朝的四個海關,都遠遠無法滿足西方商人追逐利益的需求。

他們試圖獲得更多的貿易權力,以及更多的貿易點。

與此同時,西洋各國商人也帶來了與中國格格不入的思想理念,文化宗教,這肯定讓占領中國的韃靼統治者感到反感。

另外,就是西洋各國的武裝商船引起了清廷的警惕。

前兩廣總督楊應琚曾奏報:“洋船高大如屋,來去無常,尤其是船上裝載炮械,雲集天朝上港。”

這些清軍從來沒有見過的武裝炮船,對於不重視水師的清軍而言,無疑是個巨大威脅。

“海防寧靜高於一切”,是康雍乾三朝對海防的基本態度。

當年為了對付明鄭據守的台灣,康熙甚至下令沿海居民內遷,使得東南沿海數百萬漢人死於非命。

反之,對北疆則是不遺餘力,祖孫三代曆經百年才算解決了準噶爾。

這一點,同後麵清廷重海防而輕塞防,截然不同。

也就是在這個關鍵節點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名中國通、漢語名為洪任輝的英國人,乘坐一艘三尾小洋船“成功號”到達天津大沽海口。

也就是賈六現在所處的區域。

大概也是第一艘到達中國北方沿岸的英國船隻。

洪任輝北上京師的目的是奉英國東印度公司之命,到清廷控告粵海關腐敗勒索和廣東洋行的壟斷貿易。

也就是來告禦狀的。

由於洪任輝自報身份是英吉利四品官,目的是向北京申冤,麵對這樣一個似乎具有外交使命的英國官吏,大沽口的清軍將領隻能層層上報。

清廷受理這樁洋人告禦狀案,洪任輝呈上一篇訴狀,羅列粵海關七項罪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