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誰敢將朕的江山讓人(2 / 2)







毫不客氣的說,滿蒙八旗經此戰後,實是名存實亡。

當然,以上係列不祥事件中,老富也要承擔不少責任,阿桂那次損失的八旗將領要算在他頭上的,宮亂也有他一份。

不過鬼子六那小子混賬事乾的比他還多,對八旗犯下的罪行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毒難儘!

然事情已經發生,追悔也沒有用。

隻能主動麵對接下來的狂風暴雨了。

各地倒是尚有不少駐防八旗,但這些八旗兵本來就是二線部隊,承平日久難堪大用,自保都困難,哪裏指望他們能夠將湖廣的反賊蕩平呢。

真要抽調用於平亂,隻怕戰事會更加糜爛。

正愁如何收拾豐升額死後爛攤子時,耳畔卻響起一人的聲音:“皇上!奴才以為漢人勢大,我八旗已無精兵強將可以彈壓,為保祖宗社稷,當速遣大員前往盛京籌備朝廷也當著手遷都出關事項,以避滅族之禍!”

此言一出,那真是驚得麻雀都飛起來了。

原本安靜無比的乾清宮大殿嘈雜一片。

提議遷都退出關內的是工部滿侍郎富察善,滿洲鑲黃旗出身。

跪在殿前玉階下一臉哀痛無奈之狀。

想跑,門都沒有!

賈六叫富察善的建議搞得辮子都要翹了,未想世上還有比他還貪生怕死之人!

曆史於這乾清宮大殿上演第四次遷都退守關外的場麵。

第一次是當年世祖順治爺聞親王尼堪死,遂在朝會時提出退出關內,幸被群臣勸阻;

第二次是明將鄭成功以十七萬兵馬入長江,鎮江一役四千滿洲兒郎被鄭軍鐵甲大刀砍為肉泥,順治爺驚懼之下嚷著又要遷都,這次被孝莊皇太後所阻;

第三次是吳三桂起兵造反,打出“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的口號,率軍一路高歌猛進,轉眼間占據東南半壁。

各路官員紛紛響應,孫延齡在廣西反叛、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建反叛、吳之茂在四川反叛、王輔臣在寧羌反叛.

局麵令清廷猝不及防,聖祖康熙爺在八旗勳貴建議下生出退守關外的念頭,為此特意召開議政王公大臣會議就遷都一事商議,好在被兵部尚書明珠等人勸阻,這才堅定與吳三桂戰鬥到死的決心。

這次是大清開國以來第四次有人提出遷都回盛京。

不同的是,前三次都是皇帝自己提出,這一次卻是大臣提出。

殿中嗡嗡一片,竟有不少王公大臣讚成富察善遷都提議,認為如今局麵於大清明顯不利,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再派大軍南下鎮壓,不如收縮各地滿城,席卷關內財寶人口退守關外。

這是跟富察善一樣激進的。

保守的則認為當收縮長江以南軍隊,以長江為界同賊軍對峙,以期發生當年吳三桂不過長江的奇跡,如此朝廷便能有喘息之機。

反對遷都的肯定也有人,隻都在私下討論,這時又有人站出來了。

“敢倡遷都者,斬!”

伴隨這一怒喝聲的是一隻青花瓷碗被人重重砸向富察善。

富察善躲避不及額頭被瓷碗重重砸中,碎裂的瓷片在他額頭劃開一道長長的口子,頓時血流出來。

怒不可遏的正是睿親王愛新覺羅世凱大人!

看著那滿臉是血富察善的眼神滿是怒火:王八蛋,你敢把朕的江山社稷拱手讓人!

你知道朕為了這個皇位這幾年是怎麽過的嗎!

遠處老阿和老奎見狀,不約而同將目光射向領班富中堂:這下子你不是於謙了。

(本章完)

繁體小說網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