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產量才是王道(1 / 2)







和李綱等幾位大儒見過麵,梁寶玉就遁匿了。

即便是他這樣無法無天的混賬,麵對幾名大儒也感覺到了深切的壓力,梁寶玉一瞬間就明白這些人被李二陛下請來農學執教的原因了。

這些人不但學識淵博,而且背景乾淨,為人處事自有章法,和那些壟斷者學問的門閥世家沒有太多瓜葛,同時,一個個年高德韶,即便是最不著調的紈絝,在他們麵前也都會變成聽話的小綿羊。

這本就是梁寶玉此前和李二陛下約定好的事情,隻是他沒有想到,李二陛下竟然能夠找來李綱這種層次的大儒來任教。

關於農學擴建之後招收生源,如何教導這些學員,開設什麽樣的科目,在最初梁寶玉製定的方案計劃書中就已經寫的明明白白了。

農學絕不僅僅隻是教授大家農耕的手段,數理化知識、天象地理、航海船舶……隻要梁寶玉能夠想起來,能夠有個大略概念的後世帶來的知識,他都想要一股腦的灌輸給那些農學的學員!

大唐或許在後世其他人眼中,隻是一個落後蒙昧的封建王朝,可在梁寶玉看來,這近乎是這片土地上最好的時代之一。

唐軍的軍卒以自己的勇猛威壓著四方,國內難得的擁有著一段時間能夠持續極長的穩定發展時期,一旦能夠牢牢把握住這個機會,奠定大唐在這個世界上的優勢並且延續下去,那麽在這片土地上勤勤懇懇耕種了無數年的華夏民族,將會收獲到豐厚的回報!

於民族之間討論得失利益,是梁寶玉最為熱衷的事情。

而在這個年代,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利益得失,遠比後世更加純粹,雖然也會有迂腐之人非要蒙上一些虛偽的麵紗,甚至更有甚者當真把那些隻配說給別人聽的道德當做行事的準則,但並不妨礙大部分人都是清醒的。

梁寶玉相信,隻要自己構建的農學能夠穩穩當當的發展十年,那麽本就應該光耀千古的大唐將會插上一雙更加強勁有力的翅膀!

長孫衝醉心於試驗田,這家夥現在已經完全沉下心思,不再為那些立竿見影的項目、祥瑞癡迷,而是領著一幫農學專家開始摸索著改良麥種。

“研究早就有了成果,前段時間更是收獲了一種畝產翻好幾倍的新麥種,可惜種出來的麥子留種之後,第二茬產量就下降了許多,到了第三茬產量甚至比不得現在大家都在用的麥種。”

穿著粗布麻衣蹲在地頭的長孫衝猶如普通的老農,新麥種的失敗讓他打不起精神。

優良糧種的高產遺傳性狀無法延續,這技術難題放在後世也沒人能夠攻克,種子公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一直存在,你一個唐代剛剛學會種地的紈絝,憑什麽能夠把這種難題解決掉呢?

“長孫兄何必氣餒?能夠被老祖宗世世代代一直選擇的麥種,必然是有原因的。”

梁寶玉這個偽農學專家,早已經無法在專業方麵給予長孫衝任何指導了,“我也曾經聽司農寺的皇甫老大人提起過,司農寺中並非沒有高產的糧種,可都因為無法留種最後被放棄了。

長孫兄,咱們農學如今擴建了,試驗田更是要多少有多少,不如多培育一些良種,然後分發販賣給能夠顧及到的人家?多產出一斤糧食也是好的嘛。”

這話明顯給了長孫衝啟發,但將麥種販賣給農人這種提議太過新潮,長孫衝無法接受,農夫本就是地裏刨食的窮苦人,若是為了優良的麥種,再從他們身上扒下來一層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