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隱患(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41 字 3個月前




<b></b></div> 看著臨川公主一臉譏笑、搬弄是非,高陽公主俏臉含霜,心底火起。

這個賤人心裡究竟還有沒有一點姐妹之情、手足之義?

誠然,長樂公主一直是諸位姊妹當中最受父皇寵愛的那一個,當年能夠嫁給家世顯赫、英俊倜儻、才華橫溢、被譽為年青一輩當中佼佼者的長孫衝,便足矣令其餘姐妹羨慕嫉妒,即便是高陽公主,有何曾沒有過豔羨之心?

可是嫉妒歸嫉妒,好歹大家亦是姊妹,有些事情心裡想想可以,但是不能說出來,更不能去做!

無論是皇族天家,亦或是世家門閥,姐夫與妻妹曖昧、姨姐與妹夫有染,算得了什麼事?總比扒灰養小叔子強上百倍。世情如此,就算是長樂公主當真如房俊有染,高陽公主自己都不覺得如何。

可是背地裡如何高陽公主可以不在乎,你作為姊妹卻將這些沒影子的事情拿出來在人前四處宣揚,那就絕對不能容忍!

高陽公主冷著臉,麵帶煞氣,盯著麵紅耳赤的臨川公主,冷冷說道:“姐姐居然如市井之間那些毫無教養的長舌婦一般無中生有、搬弄是非,真真是令妹妹大開眼界。隻是妹妹想要問問姐姐,你這般造謠生事口不擇言,究竟是在詆毀吾家郎君與長樂姐姐的名聲,還是意圖敗壞皇家的名譽?”

桌上的氣氛甚是詭異。

說實話,大抵是因為當初房俊的那一篇據說是獻給長樂公主的《愛蓮說》的緣故,關於長樂公主與房俊的緋聞早先便傳得沸沸揚揚,很是令關中的少女少婦們嫉妒了一把。

如此才華橫溢又能力超卓的世家子弟,能夠憑借一篇足以流傳後世的名作表達傾慕之愛意,是一件多麼浪漫、多麼富有傳奇性的故事?

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也不過是“緋聞”而已。

長樂公主性情賢淑、端莊嫻雅是出了名的,而房俊更是潔身自好,與那些聲色犬馬、浪蕩不羈的世家子弟全然不同。這樣的兩個人即便當真互生好感,大抵也會收斂心扉以禮相待,絕不至於便鬨出那些個不堪入目的醜聞來。

臨川公主麵紅耳赤,心底發虛,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

這些話的確不應該拿出來擺在台麵上說,可是誰叫高陽公主如今這般顯耀風光呢?她心裡滿滿的都是嫉妒,她忍不住呀!

說起來,臨川公主雖然生母乃是“四妃”之一的韋貴妃,但是童年卻與母妃早逝的高陽公主一般不受待見,備受冷落。

韋貴妃並非是以良人而嫁給李二陛下,入宮之前,便曾嫁給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瑉……隋朝末年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按律被充入宮中為宮婢。雖然依仗美貌以及李二陛下急於安撫關中韋氏的機緣得以成為“四妃”之一,卻隻是封號高貴,實則並不受愛寵。

按照唐製,韋貴妃作為正一品四妃,其母本可以獲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無論是生前還是身後,都不曾得到過郡君的封號。直到韋貴妃因為母親的逝世而表現得異常悲痛,“哀號荼毒,毀瘠弗已”,李二陛下到底心中不忍,這才象征性地追贈了韋貴妃之父韋圓成一個徐州都督的官銜,韋貴妃之母仍舊沒能得封郡君。

而京兆韋氏一門顯赫,韋圓成在前隋之時便已是隋朝的開府儀同三司、陳州等二州刺史、鄖國公,等到女兒成為李二陛下的妃子,追封的官職反而遠遠比不上其在前隋之時的地位……

可見李二陛下的追封不過是敷衍之舉。

非但如此,就連韋貴妃生下的臨川公主與紀王李慎也不受李二陛下喜歡,不說那些被李二陛下視為掌上明珠的嫡出子女,便是同樣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較差的。

韋貴妃與前夫李瑉育有一女李氏,李瑉死後母女二人一起籍沒進宮,但李氏都二十歲了,其母韋貴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兒的婚事……

直到貞觀四年突厥來降,李二陛下為了安撫眾多來降的突厥貴族,這才將仍舊是宮婢身份的李氏封為定襄縣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給在貴族眼裡堪稱婚配最末等的胡人為妻。

嫁了也就嫁了吧,卻連一個公主的名分都不舍得給,與先後同異族和親的弘化公主、文成公主天差地彆。定襄縣主嫁給阿史那忠後,夫妻兩個便被李二陛下派去出塞安撫突厥部眾,塞外的生活遠比中原艱苦,彆說定襄縣主一個中原人受不了,就連阿史那忠本人享受過了中原生活都不願再忍受塞外的寒苦,所以見到使者時是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請求讓他回到長安……

再說說臨川公主的駙馬周道務,雖則以功臣之子的身份在宮中長大,看似頗受李二陛下器重,實際上論起家世背景卻堪稱所有庶出公主之駙馬當中墊底的。

周道務雖然出身汝南周氏也算是個貴族,但無論是在哪個朝代,汝南周氏都算不上是多高級的門第,不僅遠遠無法與山東士族、隴西貴族、江南華族相提並論,更彆說其他庶出的公主們嫁的不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子,便是太穆竇皇後、長孫皇後的族人,又或是京兆韋氏、獨孤信的後人,這些駙馬的家世都遠非汝南周氏可以企及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