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薛延陀撤軍(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404 字 3個月前




<b></b></div> 獨孤守忠自幼所受到的教育裡頭,從來都不曾有過“忠君愛國”這四個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句子縱然讀過,卻未去深究其意,在他的認知之中,唯有家族才是讓子弟拋頭顱灑熱血為其犧牲性命之存在。

可眼前的房俊,明知與薛延陀全麵開戰之後將會麵臨舉國皆敵之局麵,卻依舊堂堂正氣,不惜此身!

放在以往,獨孤守忠麵對這等人、這等事,會嗤之以鼻,一臉不屑,認定不過是裝模作樣、沽名釣譽。然而此刻站在房俊對麵,感受房俊言語之間透露出來的那種“為國為民、死亦無妨”的堅定與高尚,內心的觸動極大。

相比之下,難免自慚形穢……

好在唐朝無論世家子弟亦或是文人官宦,沐浴在盛世華彩之下,皆未有後世那般寡廉鮮恥、毫無底線,他們追逐著自己的價值觀,卻並不將彆人不同的理想與抱負視為愚蠢並且抱以嘲諷不屑,這個年代的人,對於一切偉大、高尚的事物都能夠保持足夠的尊重,並且因為自己無法做到而給予讚美與支持。

“屆時奏疏之上,署上末將之名,亦讓末將也叼個光,哈哈……”

獨孤守忠大笑。

房俊也笑起來:“既然如此,這等潑天之功,小弟又豈能獨吞呢?”

若是直搗鬱督軍山,覆滅夷男可汗的牙帳,自然當得起潑天之功這個讚譽,但隻要達不到這一步,沒有覆亡薛延陀汗國,使其內部四分五裂難以插手高句麗之戰事,那就是大罪一件。

獨孤守忠如此表態,算是表明了立場,他不會參與其中,但絕對不會扯房俊的後腿,在奏疏之中說三道四加以詆毀。

況且若是房俊一人去承擔那後果,與北疆將校一起承擔,局麵自然大不相同。

這些人身處北疆,直麵戰事,按照大唐的律令,便擁有著非常大的處置權,在朝廷未有明令的情況下,有權做出任何抉擇!

即便此舉違背了目前之國策,但法不責眾,有房俊頂在前頭,一眾將校分擔火力,總不至於便讓房俊削爵罷官,打落塵埃……

這是一個天大的人情,房俊必須領情。

“獨孤兄厚愛,某又焉能牽累兄弟,讓兄弟受罪?此番北行,必將轟轟烈烈的肆虐草原大漠,不打到鬱督軍山,不在夷男可汗的牙帳裡喝杯茶,不讓夷男可汗跳一支胡旋舞,誓不回返!獨孤兄且坐鎮馬邑,開春之後,定有捷報傳來!”

言罷,大笑著推門而去。

獨孤守忠站在門口,看著房俊寬厚的背影大步流星的走出衙署,路上右屯衛的將校儘皆彙聚在他的身後,紛紛騎上戰馬,奔赴城西的右屯衛兵營。

不久之後,便有消息傳來,右屯衛整軍出城,直奔定襄。

獨孤守忠抬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色,輕輕歎了口氣。

身為世家子弟,起步便比那些個泥腿子的寒門高上幾個等級,若是自身再有一些才華,立即官路亨通青雲直上。然而強悍的家族勢力為子弟們提供扶持之餘,卻也等於給他們套上了一個枷鎖。

顧慮太多,忌諱太多,限製太多。

縱然才情絕世,又有幾人能夠掙脫這個枷鎖,恣意翱翔為所欲為呢?

*****

雁門關下。

大度設瞪著眼前斜斜插入地上的狼牙箭,再抬頭眺望遠處橫亙在山巒之間的北地第一雄關,心頭一股怒火升騰,目眥欲裂!

眼瞅著屠儘突厥人這等蓋世之功勳即將到手,卻生生被唐軍所阻斷,何人能不憤怒欲狂?

但他好歹尚未失去理智,知道謀求雁門關這等事不僅僅眼中違背父汗的命令,更何況唐軍據險堅守,此行並未帶上工程軍械的薛延陀騎兵即便是用人命去填,卻也未必能夠填出勝利。

若是非但未能奪下雁門關,反而損兵折將,回去之後無法向父汗交待,更會有損自己的威望。

草原上的胡人最是現實,隻以成敗論英雄,他大度設第一次率軍出征便铩羽而歸,不僅不能得到那些旁觀部族的青睞襄助,反而會導致自己的班底也人心浮動,實在是得不償失。

他麵色狠厲,半晌之後,才看了一眼身邊的吐迷度:“吾欲搶攻雁門關,渠帥意欲如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