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入城不易(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200 字 3個月前




<b></b></div> 這年頭交通不暢、消息閉塞,西域緊張的局勢並未能傳播開去,百姓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渾然不知遙遠的西域將有一場大戰一觸即發,更不知安西軍的二郎們如今三麵楚歌,岌岌可危……

關中自古便是征戰之地,三秦父老身上流淌著戰爭的血脈,每到天下紛亂,關中皆為必爭之地,好不容易世道太平下來,關中人享受了十幾二十年安穩的日子。

前些時日,房府的一場婚禮將煌煌大唐的盛世華章渲染到了極致,原本隻是納了一房妾室,但由於婚禮雙方的身份不同,很是震撼了一回。

房俊如今官拜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妥妥的朝廷大佬,且由於其以往的功勳、在軍中的影響力、以及與太子殿下的關係,使其成為朝中最最耀眼的明星,沒有之一。

新娘子更是舉國內附的新羅公主,整個長安城不知有多少世家公子、王侯公卿覬覦其花容玉貌、英姿颯爽的美色,憧憬著迎娶過門,最好還能將同樣端莊舒雅的新羅女王收入房中,姊妹兩個交相輝映,有若並蒂蓮花……

故而這場婚禮百姓們湊熱鬨湊得興高采烈,卻不知有多少人黯然神傷。

婚禮之後,秋收將至,有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即將舉行,那邊是“貞觀書院”的開學典禮……

整個關中的百姓,以及往來長安的商賈、官員,誰都能看得到在城南昆明池畔那一片片背山麵水的恢弘建築,從古至今,無論是太學亦或是國子監,都未曾達到過這等規模。

尤其是其招收學子的標準乃是統一考試,合格者入取,不問出身、不問貴賤,即便是一介奴籍,隻要能夠完成考卷並且評分及格,就可以入學。

而書院給予世家門閥、官宦子弟留取的名額十分有限,導致門閥之間往往為了一個名額一邊利益交換,一邊爭鬥不休,看得百姓們大呼過癮!

曾幾何時,似國子監、弘文館這等帝國最高學府,哪裡有過平民入學之先例?教育從來都是世家門閥代代相傳之特權,他們將詩書鎖在箱子裡,關起門來教授自家子弟,外人若是彆說想學,即便是借著書籍謄抄一份都不可得!

寒門子弟即便因緣際會學得了一肚子的學問,大多卻也隻能在官府之中謀求一個胥吏的職位,若想成為主官,簡直癡心妄想。

科舉製度仿若一道開天辟地的閃電,將這種對於知識的禁錮劈開了一道口子,寒門子弟終於尋到了上進之途徑。然而科舉之規模必定有限,每年高中之後得以授官的學子十分稀少,絕大部分官員的任用依舊由門閥世家、王侯勳戚們推舉。

然而現在的“貞觀書院”隻要一經錄取且最終能夠完成學業,便會得到授官之資格,豈能不讓天下百姓趨之若鶩?

魚躍龍門、顯耀門楣,從來都是華夏子孫最高之成就!

*****

八月二十,長安城外走來一群奇裝異服的車隊。

這些人儘皆風塵仆仆,一個個黝黑的臉上掛滿了疲累,朝廷禮部官員早早等候在城外的驛站,見到這些人的時候,頓時愣了一愣,然後才急忙迎上前去,衝著當先一人鞠躬施禮,客氣道:“本官禮部郎中張文瓘,奉陛下之命,前來迎接吐蕃大相。”

祿東讚本就乾枯瘦小,這一路行來狀況頻出、備受煎熬,踏入大唐地界之後十餘天便足以走完的一千五百裡路程,足足走了一個多月……

見到遠處恢弘的長安城,祿東讚終於算是鬆了口氣,衝著張文瓘頷首微笑道:“張郎中客氣了,吾身負讚普之命,前來大唐出使,還望張郎中為吾安排,儘快見到皇帝陛下。”

張文瓘頗為年輕,生的豐神俊朗,舉手投足之間皆有一股優雅從容之風度,微笑道:“不急不急,大相萬裡迢迢自吐蕃而來,還是應當稍作整頓,好生修養幾日,本官再為大相安排覲見陛下。”

祿東讚忙道:“不必如此,隻需沐浴更衣一番,便可覲見陛下。”

他一時片刻都等不了。

原本十幾天的路程走了一個多月,這一路消息閉塞,完全不知西域之局勢如今演化成何等模樣,哪裡敢再等?

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見到李二陛下,將吐蕃的條件說出來。

張文瓘卻是微微搖頭,為難道:“大相還是歇息一番為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