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充當說客(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248 字 3個月前




<b></b></div> 房俊上前兩步,一揖及地,恭聲道:“晚輩拜見仲遠公,孩兒拜見父親。”

房玄齡捋著胡須,微微擺了擺手,問道:“你這孩子,剛才有人來報,說是你帶著數百兵卒進了莊子,又是搞什麼幺蛾子?”

房俊忙道:“秋收以至,孩子栽植的那些玉米、花生、地瓜等等作物一絲半點也不能折損,唯恐有人貪婪心起肆意偷盜,故而調來兩旅兵卒嚴加看守,確保萬無一失。”

房玄齡無奈,訓斥道:“真是越來越不像話!兵伍乃國之重器,焉能隨意調動?更何況是如此理由!”

房俊悶聲不語,也不反駁。

有孔穎達在,自然不好說出此舉的真正用意乃是封鎖莊子,不讓外人進來騷擾李泰……

待房俊在下首落座,孔穎達笑眯眯問道:“二郎這是從長安來?”

有丫鬟給房俊端來茶水,房俊捧起茶盞,回道:“近日長安悶熱乾燥,晚輩便與高陽殿下一起前往九成宮小住幾日,不過惦記著這邊莊子裡秋收,也沒心思遊玩,便趕來了這邊。”

孔穎達略微頷首,轉過身對房玄齡說道:“如今權貴勳戚之中奢靡成風,老一輩還好說,畢竟都是當年刀光劍影屍山血海裡趟過來的,再是貪圖享樂也有個底線,然而年輕一輩卻是好逸惡勞,隻知一味的奢華享受,爭名奪利好高騖遠,哪裡還有人惦記著莊子裡的收成,記得這才是吾輩成家之根本?二郎身居高職、名滿天下,卻依舊能夠儘心於農桑之事,殊為難得。玄齡賢弟家教嚴謹,令愚兄甚為欽佩啊。”

自古以農立國,以孝治國,莊田農桑從來都是人之根本,一個人的品德是否優良,很大程度便體現在能否關心家業、優待農桑,正所謂富貴而不忘本。

房玄齡自然對自己兒子無比滿意,卻捋著胡須矜持謙虛:“不過是走了好運道,立下些微末功勞,若無陛下青睞,焉有今日之成就?這孩子沒什麼大出息,整日裡就惦記著田地裡那麼點產出,不足誇讚,不足誇讚。”

孔穎達眼皮子跳了跳,瞥了一眼一旁老神在在喝茶水的房俊,心說這房玄齡素來溫潤謙遜,可是說起自家兒子的那個得意勁兒,著實令人惱火。

當然,他絕不承認這是嫉妒……

房俊放下茶杯,笑道:“仲遠公如此誇讚,晚輩如何擔當得起?不過您老不留在書院裡教書,何以翻山越嶺的來到這農莊?”

孔穎達一臉微笑,瞅了一眼房玄齡,緩緩說道:“聽聞弘文館學士謝偃最近得了一卷皇象的《急就章》,此帖開草書之先河,以前隻在傳聞之中,如今陡然問世,老夫便前來邀請令尊一同擇日一同前往謝府瞻仰觀摩一番。”

“嗬嗬……”

房俊輕笑一聲,您偏小孩兒呐?

若是當真如此,大可以派個人來邀請父親一聲,約定時間一同前去便是,何必專門出了長安城數十裡,跑到這驪山來?

而且好巧不巧的,居然是謝偃這個家夥……皇宮裡頭沒什麼秘密,慫恿李二陛下解除晉王圈禁令的幾個人雖然不聲不響,卻瞞不住房俊這等人,謝偃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跑來當說客了?

孔穎達既然並未名言,他也直接指名道姓,便微笑道:“家父年歲漸高,腿腳不便,如今已經罕有出行了。仲遠公比家父還年長得多,平素也應當減少出行,每日裡多在書院教授學生,閒來無事,便尋幾位知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談談經義,實在無聊的話攢個局打打麻將也好,消磨時間嘛。人老了就得看破放下,終日裡那些蠅營狗苟的跳梁小醜摻和在一起,有個什麼勁兒?利益這東西永遠也不能滿足,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什麼時候是個頭兒?”

房玄齡麵色一沉,喝叱道:“混賬!怎麼和仲遠公說話的?沒大沒小的東西!”

“玄齡不必如此。”孔穎達一臉苦笑,嗟歎道:“這小子罵得好,老夫非是不懂這樣的道理,奈何卻做不到玄齡這般激流勇退。一大家子都指望著老夫頂門立戶,子侄裡頭沒一個頂用的,實在是慚愧。”

他德高望重,乃是天下少有的大儒,身份超然乃是文壇宗師,又怎願摻和進這等蠅營狗苟的爭鬥之中?

然而身為孔家嫡脈,為了保持家族的繁榮擁有更多的利益,他卻是責無旁貸,隻能踩進這泥潭之中,沾染一身汙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