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瀕臨絕境(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034 字 3個月前




<b></b></div> 淅淅瀝瀝的雨絲衝不散城頭流淌的鮮血,也遮不住漸漸透亮的晨曦,重明門下密密麻麻的叛軍在五千餘“沃野鎮私兵”率領之下發動一波又一波的攻勢,潮水一般悍不畏死的向著城上攀爬衝鋒。

李思文早已渾身浴血,手中的百煉橫刀業已卷刃,他威風凜凜的屹立城頭,不知砍殺多少叛軍早已雙臂發麻,可城下的叛軍依舊不要命的向上攻,堅固的防禦開始有所鬆動。

東宮六率的軍隊也死戰不退,即便城頭的守軍一點一點減少,嚴謹的防線漸漸出現疏漏,立即奮不顧身的填補缺口,將叛軍劈砍殺退。

城頭之上,守軍腳下踩踏著流淌的鮮血,敵我雙方的屍體幾乎填滿每一處,戰鬥慘烈至極。

……

太極宮的指揮所內,一夜未睡的李靖並未有多少困頓疲憊,腰杆依舊挺得筆直,腳步依舊沉穩有力,隻是一雙眼睛不知是被燈油熏得還是心疼麾下將士,早已通紅。

重明門遭遇“沃野鎮私兵”突襲的消息傳來,他並未有一絲一毫“料敵機先”的快慰與自豪,反而陷入一種深深的無力感之中。

再是“軍神”降世,也不可能當真彈指間變出十萬天兵天將,麵對數量占據絕對優勢的叛軍,他指揮東宮六率左支右絀、來回奔波,將雙方兵力差距帶來的劣勢儘最大可能的減少,然而著巨大的差距卻絕非出色的指揮藝術可以彌補。

絕對的力量麵前,任何伎倆都毫無用處,即便是生平未嘗一敗、戰功赫赫的李靖……

一旦重明門被突破,整個東宮會頃刻之間陷落,他不可能分兵繼續增援,屆時叛軍會蜂擁入東宮,自東宮與太極宮之間的高牆發動攻勢,聯合正麵承天門的叛軍,使得太極宮兩麵受敵。

長孫無忌真的是瘋了,調“沃野鎮私兵”入城參與攻城已經不僅僅是破釜沉舟,簡直可以稱作“向死而生”,因為一旦被房俊察覺到金光門外大營空虛,儘起主力予以突襲,很可能便會擊潰金光門外屯駐的烏合之眾,一舉殺入長安城內。到時候直插延壽坊,關隴叛軍就隻能接受徹底失敗之苦果。

然而如今長安城被叛軍三麵圍困,太極宮唯一的出口玄武門也被張士貴封鎖,消息哪裡傳得出去?

明明看到叛軍最大的一個破綻卻偏偏束手無策,這令李靖很是無奈……

身為統帥,要對麾下兵卒有著充足的信心,但也要對局勢做出最壞的打算。

……

內重門立,太子居所,蕭瑀、岑文本、馬周、李道宗、劉洎等一乾大臣彙聚於此,不斷勸說太子放棄內重門,撤出太極宮。

蕭瑀捋著胡子,憂心忡忡道:“眼下叛軍勢頭太盛,尤其是宇文家‘沃野鎮私軍’進入城內參與攻城,太極宮、東宮兩道防線岌岌可危,其中任何一道被突破,都會導致整個防線的崩潰,敗局已定,再難挽回。老夫與岑中書此前曾輪番遊說張士貴,雖然一直未曾給予準確的答複,但其心誌已然動搖,若太子率領宮內眷屬撤退,想必他一定會放開城門。”

這話說的,事實上他自己心裡都沒底。

朝野上下,沒人不知道張士貴對陛下的忠誠有若金石,即便其心中或許對太子存有幾分憐憫,可讓他徹底背叛陛下的遺詔,實在是難如登天。

但現在根本不是張士貴會否放開玄武門的問題,而是李承乾打定主意誓與太極宮共存亡,寧死不肯撤出太極宮,這就麻煩了。

無論是對於帝國傳承、社稷正統,以及諸多東宮屬官的未來前程、個人利益,都絕對不允許太子戰死於太極宮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