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十七章 帝王心思(2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340 字 3個月前




何曾想過這個他最信任且一直牢牢掌控在手中之人,居然在最後關頭違逆他的意誌?

前方,兩支各數十人的騎兵疾馳而來,至百步之外勒馬站定,馬上騎兵皆翻身下馬,一南一北單膝跪在官道兩側,待到馬車駛過,南邊為首之人大聲道:“微臣恭迎陛下回京!”

李二陛下站在扯上居高臨下看去,見是程咬金,心中冷哼一聲,隨意擺擺手。

貞觀勳臣之中,或多或少對於儲君之歸屬皆有幾分傾向,或是擁護太子,或是屬意魏王,或是看好晉王,立場難免有失偏頗。唯有程咬金一直不沾儲位之事,對太子奉行君臣之禮,對魏、晉二王亦以禮相待,立場持中,不偏不倚,曾被他讚為文武群臣之典範——既然身為人臣,自當一心效忠帝王,何必去摻合儲位之歸屬?他這個皇帝春秋鼎盛,又不是七老八十時日無多,一個個爭著搶著為未來的帝王效力,將他李二置於何地?

然而聽聞自己“死訊”,立場最為中立的程咬金也忍不住蹚了這趟渾水……

左邊一隊人則大聲道:“末將高侃,恭迎陛下!”

李二陛下看了地上單膝跪地的高侃一眼,又抬眼向春明門北側右屯衛嚴整真容看去,愈發唏噓不已。

他知道右屯衛戰力很強,當年兵出白道、覆亡薛延陀可謂舉世震驚,使人皆讚譽房俊之功勳堪比李靖,但李二陛下知道如論兵法謀略,房俊差了李靖何止千裡萬裡?之所以橫行漠北如入無人之境,最重要還是裝備了大量的火器的右屯衛戰力強悍。

但李二陛下也從未想過右屯衛居然會強橫到如此地步,半支跟著房俊遠征西域,一路勢如破竹,麵對突厥、吐穀渾、大食等天下強軍所向披靡、未嘗一敗;半支由眼前的高侃率領,將玄武門守得固若金湯,連續挫敗柴哲威的左屯衛與李元景的皇族軍隊,與十倍於己的關隴軍隊鏖戰數場,連戰連捷……

一支右屯衛,不僅力保隋唐兩代付出無數鮮血鑿穿的西域不失,更能夠猶如定海神針一般扶保東宮。

擁有這樣一支軍隊,乃是帝國之幸;但這樣一支軍隊效忠的對象是太子,則足矣成為帝王之憂患,假若某一日這支軍隊重演一遍“玄武門之變”,放眼長安周邊,還有哪一支軍隊能夠予以抗衡?

更彆說還有一隻完全終於太子的東宮六率,亦是曆經戰火錘煉,又有李靖這等當世兵法大家統率……

馬車未停,徑直駛向春明門,李二陛下深吸口氣,躁動的心反而漸漸平複了一些,細細想來,長安局勢之複雜前所未有,太子所掌握的力量更是極為強大,以往那個唯唯諾諾、眾叛親離的太子,如今早非吳下阿蒙,羽翼漸漸豐滿,即便在他李二“駕崩”的日子裡,依舊能夠撐起這個龐大的帝國。

靠近春明門,已經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從城內奔出,或是駐留護城河畔,或是乾脆趕赴禦駕之前,來來往往,熙熙攘攘,自然是城內達官顯貴、宗室皇親們得知陛下回京,震驚之餘趕緊出城恭迎。

“百騎司”與京兆府能夠封鎖普通百姓,卻是封鎖不住他們這些人……

王瘦石看著不少上前參拜的官員皆被“玄甲鐵騎”阻擋不得不悻悻回到城門兩側恭候,遂站在李二陛下身後小心翼翼道:“陛下回京的消息已經在城內擴散,百姓擁戴之心甚烈,想必定會湧上街頭予以慶祝。隻不過百姓情緒太過熱烈,說不定會發生一些踩踏之事……太子身負監國之責,此刻卻身處長安之外,希望他能夠事先安排妥當之方案,不至於使得無辜百姓遭受罹難。”

太子身負監國之責,無論長安城內發生任何事件,太子都是第一責任人,值此陛下回京之關頭,若是出了什麼岔子,必將遭受禦史彈劾,即便是城中百姓也將攻訐詆毀。

李二陛下略一沉默,喃喃道:“無辜百姓遭受罹難麼……”

旋即又想到“一將功成萬古枯”,若能達成心中大計,即便犧牲幾個百姓,又何足道哉?

雨水越來越大,細密的雨絲已經連成一片,然而李二陛下的麵容卻愈發顯得潮紅,雙目之中血絲迸現,整個人有些亢奮。

幾騎快馬自春明門奔出,直抵“玄甲鐵騎”陣前,被兵卒攔阻之後出示腰牌印信,這才得以放行,其中一人快步來到禦駕之前,向王瘦石稟報幾句,後者登時色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