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敲打拉攏(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486 字 3個月前




<b></b></div> 晉王李治率軍抵達華陰附近的時候得到函穀關陷落的消息,尤其是當其聽聞函穀關並未作出太多抵抗、不到半日便被水師攻陷,更讓他憂心忡忡。

原本指望著丘行恭好歹能夠鎮守函穀關拖延水師幾日,讓自己這邊的行動可以更加從容,孰料丘行恭中看不中用,不僅城關失陷己身被俘,連帶著萬餘前去增援的山東私軍也一起被俘,等到消息在軍中擴散,勢必動搖軍心,打擊士氣。

而函穀關陷落之後,潼關直麵敵軍水陸兩麵夾擊猛攻,失陷亦是遲早之事。

至此,局勢已經再無挽回之可能,唯有背水一戰、一戰功成。

不成功,便成仁。

望著左右前後旌旗招展、車馬轔轔,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殺氣騰騰,李治心中的擔憂、挫敗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濃鬱的自信與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當年麵對李建成、李元吉的打壓、迫害,還有高祖皇帝為他們撐腰,父皇所麵臨的局麵較之如今惡劣豈止數倍?但即便是那樣的絕境,父皇依舊能夠收服關隴門閥為已用,於玄武門下奮起抗爭、逆天改命。

於絕境之中逆而篡取,在所有人悲觀的注視下一戰功成,這就是天命所歸!

焉知吾李治天命之卷不如父皇?

待到麾下鐵甲殺透長安、逆而奪取,才叫世人皆知吾之天命!

……

大軍一路前行、浩浩蕩蕩,來自關中、函穀關的消息不斷彙聚遞入軍中,過了華陰,天色已晚,十餘萬大軍皆乃山東世家倉促組建的私軍嚴重缺乏軍規軍紀,一旦麵臨突發狀況極有可能引發不可預知之凶險,所以李治不敢在夜晚急行軍,擇取一處山陽水陰之地,安下營寨、生火造飯。

夜風習習,十餘萬人的軍隊營帳如雲、首尾難顧,風燈掛滿營寨處處,騎著馬的軍法隊往來巡查,遇到違反軍紀的兵卒當即捉拿,嚴懲不貸。

中軍帳內,剛剛用過晚膳的李治與蕭瑀、褚遂良、崔信三人飲茶,崔信憂心忡忡道:“水師氣勢洶洶,追著咱們的尾巴一路追殺,如今函穀關淪陷,潼關危在旦夕,咱們也已經距離長安越來越近,大戰隨時可能爆發,不知殿下有何破敵之良策?”

山東世家雖然站在晉王李治這邊,但雙方所麵對的局勢是有所不同的。

對於李治來說,從潛逃出太極宮的那一刻,便已經走上一條成王敗寇、不成功便成仁的不歸路,勝負之間既是生死,退無可退。但山東世家則不同,他們雖然摒棄李承乾選擇晉王,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利益最大化,追逐最大利益的同時即便麵對失敗,也不至於闔族皆亡,畢竟李承乾是大唐的皇帝,要坐穩江山便不能放縱山東糜爛,再是將山東世家恨之入骨也需好生安撫,深仇大恨隻能徐徐圖之。

但是一旦潼關失陷,退路完全斷絕,那麼山東世家就隻能跟隨晉王一條道走到黑,想要退回山東已無可能。

畢竟這十餘萬青壯所組成的私軍已經抽空了山東世家幾百年積攢下來的底蘊,一旦全軍覆沒,所造成的惡劣後果是這些世家門閥絕對無法承受的,那意味著素來視為自家地盤的廣大山東地域將會徹底脫離他們的掌控。

一個不能掌控山東地域的山東門閥,對皇帝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忌憚與威懾。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既然沒有忌憚與威懾,皇帝又豈能慣著他們,對他們網開一麵?

所以崔信的臉色很是難看,山東世家全力支持晉王,願意同晉王一起承擔巨大的政治風險老博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卻忽然發現他們已經被晉王徹底裹挾,雙方的命運捆綁在一處無分彼此,生則同生,死則同死。

這讓崔信極為不滿,咱們可以在你兵敗身死之後承擔巨大的懲罰,但咱們不願陪著你一起死啊……

李治看了崔信一眼,喝了口茶水,澹然道:“這世上哪裡有什麼必勝之良策?古往今來,每一場戰爭之勝負歸根究底也不過是那一句話,兩軍相逢,勇者勝。”

之前他對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百般籠絡,想著的不過是借助他們的力量壯大自己,以此完成自己逆天改命的戰爭罷了。

時至今日,江南世家處於崩潰之邊緣,被水師在江南欺負得慘不忍睹,山東世家也已經徹徹底底站在自己這艘船上,欲走無路、欲退無門,又何須小意逢迎、照顧他們的心情?

“崔公放心,本王非是食言之人,當初答允的條件隻要此戰功成,必然不打一絲折扣,能否升官晉爵、封建一方都隻是在於你們能否全力以赴建功立業,他朝心願達成之日,本王不吝賞賜。”

必須要讓這些人認識到如今之處境才是,現在已經不僅是他這個晉王需要他們來達成自己的宏圖霸業,他們自己也要視死如歸赴湯蹈火去爭取更大的功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