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龍顏震怒(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614 字 3個月前




<b></b></div> 隋唐兩朝因門閥而起、因門閥而興,卻也深受門閥之苦。

隋文帝憑借關隴門閥之底蘊一統中原,結束南北朝亂世,其諡號之中“文”字已經肯定其一生之功績,但即便是這般雄才偉略的一代帝王,也逐漸感覺到關隴門閥勢大難遏,這才不得不扶持次子楊廣與關隴門閥支持的太子楊勇相抗衡。

最終雖然楊勇被廢黜,關隴門閥遭受重創,但是不久之後便卷土重來,逼得隋煬帝不得不依靠開鑿運河、發動東征來抵消關隴門閥之威脅。

結果連長安都不敢待,極力營建東都洛陽,試圖擺脫關隴門閥的控製,甚至屢次親自南下企圖爭取江南士族之支持達到穩定朝綱、平衡朝局之目的。

一代帝王殞命江都之時,縊殺他的依舊是關隴門閥……

堂堂皇皇的大隋王朝於極盛之時陡然轉衰,終至二世而亡,正因關隴門閥亂政導致朝局崩潰天下烽煙四起,其罪難恕。

轉過頭來,一手顛覆了大隋的關隴門閥起先並未得到李淵的青睞,李淵雖然是個紈絝子弟,但見識卻不一般,眼瞅著表兄隋煬帝身死國滅毀於關隴之手,焉能不倍加提防?

於是,極力追求權力的關隴門閥選擇了被李建成逼上絕路的李二,鼎立扶持上演了一出逆而篡取的“玄武門之變”,一舉竊取了大唐帝國的最高權力。

然而關隴占據朝堂半壁江山,所有要害部門接把持在手,甚至左右儲君之人選,李二陛下這樣的一代雄主如何能忍?

皇帝與關隴的鬥爭自此開始……

時至今日,隻要李承乾不是個蠢貨,回頭看看百年來的曆史軌跡也應知曉關隴之於皇權乃是最大的禍患,借此政局動蕩、皇權更迭的最佳時機,豈能不綢繆將之連根拔起,徹底地肅清關中這片帝王之土地?

而肅清關隴在關中的根基之後,便是施行新政之時,“文官政治”的態勢已經不可阻擋,武人的地位將會一再下降。

所以此刻岑文本、劉自等人全力支持李承乾也就不足為奇,而房俊素來不在意文武之分,他甚至不在意自身之權勢,心心念念想要改革弊端、推行新政,將大唐的國力再度推上一個巔峰……

相比之下,自己素來所標榜的“不戀權勢”的確有幾分做作之嫌疑,畢竟此刻明知未來的政局走向難免對武人的失勢有所不忿,比得上房俊真正的為國為民。

心有不甘之餘,愈發滋生敬佩。

不由得回想起當年太宗皇帝誇讚其“有宰輔之才”的評語,當初隻是認為太宗皇帝看中其能力,如今才知曉太宗皇帝讚譽的其功名富貴如浮雲的心胸,以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境界。

無需懷疑,假以時日,此子必然成為“仁和”朝的一代明臣,青史之上,亦要歌頌讚譽其虛懷若穀、為國為民之高尚情操,足以百世流芳……

……

房俊看了李勣一眼,見其沒有與劉自鬥嘴的意思,心中佩服,地位、權勢到達李勣這種程度卻依舊保持心性沉穩澹泊,殊為不易,或許這也正是曆史上李勣能夠在太宗、高宗兩朝地位穩固,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原因。

若非家中出了一個敗家的孫子,李氏一門必然榮寵不絕、與國同休……

輕咳一聲,房俊問道:“陛下打算如何處置盧國公?”

李承乾蹙眉不語,他的確對程咬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臣舉止極為惱火,但他也並未喪失理智,知道眼下程咬金幾乎算是一根標杆,不知多少人都在看著朝廷如何處置程咬金,若是處罰嚴厲,必然惹得旁人心驚膽戰、憂心難眠。

可若是輕輕放過,皇帝尊嚴如何維係?

劉自插話道:“盧國公畏敵怯戰、一退再退,使得敵軍兵鋒幾乎威脅長安,視陛下之皇命如無物,此乃大不敬之罪也!若是不予嚴懲,如何正軍紀、安人心?微臣建議,陛下可降旨申飭通傳全軍,命其戴罪立功,等到平定叛亂之後,視情況予以懲戒。”

李承乾點點頭,看看左右:“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其餘幾人緘默不語,這等處罰力度顯然不夠,與輕輕放過沒什麼差異,但就當下局勢來說,卻已經是極為委托的方式了。

見幾人不語,李承乾便道:“那就如此下旨申飭一番,語氣嚴厲一些,但並無實質之懲罰,希望盧國公能夠理解朕的一番苦心,迷途知返、知恥而後勇,不負貞觀勳臣之美譽。”

眾人頷首:“陛下英明。”

此事到此為止,至於到時候是否另行懲處,就要看程咬金是否一意孤行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