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父子同歸去,兄弟生嫌隙(2 / 2)

一夢江山 木刀衙役 2331 字 6小時前






許經年本就有些醉意,如今一套劍法練畢,渾身氣血翻湧,便有些搖搖晃晃起來。對著跪在地上的男孩搖頭晃腦道:“你我沒有師徒緣分。”</P>

小男孩急道:“為什麼?難道師父嫌我資質愚鈍?”</P>

許經年正要開口,王妃的聲音從遠處傳來:“裕兒,不可對許公子無禮。”</P>

小男孩站起身,指著許經年對從遠處走來的王爺和王妃說道:“爺爺,他是真正的劍術高手,我一定要拜他為師!”</P>

朱佐敬對許經年道:“許公子莫怪,本王兩年前痛失愛子,王妃對孫子規裕便有些驕縱。”</P>

許經年蹲下身向男孩問道:“你叫朱規裕?”</P>

小男孩忙跪地磕頭道:“是,求高人收我為徒!”</P>

許經年問道:“你喜歡劍道?”</P>

小男孩道:“父親死前囑我刻苦練劍重振靖江王一脈朱氏威名!”</P>

許經年道:“倒是個有誌氣的孩子。”</P>

朱佐敬道:“許公子看我這孫子可有習武的天分?”</P>

許經年拱手作揖道:“王爺,靖江王一脈世享桂林榮華富貴,何必苦苦執著於劍術。”</P>

朱佐敬歎了口氣道:“哎!本王有負祖宗,罪孽深重,這才讓子孫蒙難。”</P>

許經年好奇道:“王爺此話何解?”</P>

朱佐敬幽幽道:“此事說來話長,夜間天寒,且去正堂內說與你聽。”</P>

幾人來到正堂,丫鬟奉茶後便懂事的起身告退,朱佐敬這才開口將往事一一道來。</P>

話說前麵提過靖江王一脈是明朝唯一非太祖皇帝朱元璋直係血脈的王族,其祖上是朱元璋的胞兄朱重四,朱重四早在元至正四年便餓死於淮北饑荒中,留下一子名叫朱文正,朱元璋揭竿起事後便一直將嫂子王氏和朱文正帶在身邊。朱文正隨朱元璋東征西討,作戰勇猛,心思敏捷。</P>

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朱文正被任命為大都督,節製中外諸軍事,一時風頭無兩。</P>

元至正二十三年三月,朱元璋率主力軍隊離開大本營洪都馳援被張士誠部圍困於安豐的小明王韓林兒。四月,陳友諒趁機發兵六十萬圍攻洪都,守將朱文正率軍頑強堅守,史稱“洪都保衛戰”。此戰中,洪都城牆多處被破,守軍且戰且築,攻守雙方踏屍而戰,均傷亡慘重。朱文正沉著應戰,冷靜指揮,堅守洪都八十五天,直到朱元璋回身反攻,陳友諒大敗。</P>

戰後,朱元璋賞賜常遇春、廖永忠及諸將士金帛,第一功臣朱文正卻未得封賞,於是密謀叛變投靠張士誠。朱元璋先發製人,卸其兵權,將他軟禁在桐城。</P>

元至正二十五年,朱文正終老囚中,時年三十歲,其子朱守謙年方五歲。朱文正雖有大過,但朱元璋卻這個立下赫赫戰功的親侄子卻無法做到完全冷血無情,很快便將朱守謙接到宮中撫養。</P>

洪武三年四月七日,朱元璋分封諸子,同時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封地靜江(洪武五年改名為桂林),這便是初代靖江王。</P>

朱守謙自小在宮中長大,性情乖戾,陰賊險狠,不願之藩。</P>

洪武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在馬皇後的多次勸慰下朱守謙方從京城出發,一路遊山玩水慢慢悠悠,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一日才抵達桂林,這年靖江王十五歲。</P>

朱守謙到達封地後肆為淫虐,國人苦之。洪武十三年,靖江王府相官仗勢欺淩廣西護衛指揮耿良,朱元璋召朱守謙回京訓斥,他竟作詩回諷,朱元璋怒而廢其為庶人,令他去往老家鳳陽種田以知稼穡艱難而思富貴不易。</P>

七年後,朱元璋以為經曆艱苦磨難的朱守謙已經改過自新,便令其恢複爵位,徙鎮雲南。朱守謙至雲南後“複奢縱淫佚,掠殺不辜,沒於財貨,豪奪暴斂,號令苛急,軍民怨恣”。後來竟然遣使者以大理印假傳聖旨,向百夷索要貢品,百夷首領們歸順大明之心本就搖擺不定,見朱守謙如此強橫,便順勢汙辱了使者,令王朝威嚴儘失。朱元璋知悉後震怒,將朱守謙召回,鞭笞後禁錮於京城。</P>

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三十一歲的朱守謙步父親朱文正後塵死於禁錮中。其生前妻妾成群,子嗣眾多,登記在冊的便有妻妾八人、子嗣九名,嫡長子朱讚儀年方十一歲。</P>

朱元璋有意令朱讚儀繼承靖江王之位,但他吸取之前教訓,先詔令朱讚儀拜訪晉、燕、周、楚、齊、蜀、湘、代、肅、遼、慶、穀、秦十三藩王,自湘、楚入蜀,曆陝西,抵河南、山西、北平,東至大寧、遼陽,從山東回京師。</P>

一圈遊曆下來,恭慎好學的朱讚儀終習得治國之道。於建文二年襲封靖江王,因靖難之役於永樂元年方才複藩到封地。其在位期間“慎起居、寡嗜欲、勤學問、養德性、簡鞭撲之刑、無侵下人利、常接府僚以通群情、簡擇謹厚人以備差遣”,一時間桂林府人人以“賢王”稱之,死後王位便由朱佐敬承襲。</P>

許經年默默聽完朱佐敬描述,又見他唉聲歎氣似有所念,便開口問道:“往事已矣,與世子習武有何關係?”</P>

朱佐敬道:“兩代靖江王皆悲涼謝幕,令父親一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他清風峻節,恪律守道,想改變世人眼中‘靖江王一脈難堪大用’的偏見,死前仍不忘叮囑後輩以禮待人,儘忠職守。然而事與願違,幾年後靖江王府家醜鬨得滿城風雨,我兒相承心重,羞憤成疾,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留下幼子規裕沉迷劍道,本王與奉國將軍也形同陌路,一切皆因我心胸狹窄無容人之量。”</P>

許經年道:“既如此,王爺何不趁現在化乾戈為玉帛,與奉國將軍重修舊好。”</P>

靖江王歎息道:“哎!此事談何容易,我與他鬥了這些年,互有輸贏,積怨極深,恐怕此生都無法再像當初般兄友弟恭了。”</P>

許經年想了想道:“王爺若能應我一事,在下願為世子開悟劍道。”</P>

朱佐敬大喜過望,問道:“說來聽聽。”</P>

許經年先拱手作揖,然後才開口說道:“不瞞王爺,在下此來桂林,是為求天山雪蓮救人,若王爺肯割愛,在下定不遺餘力教授世子。”</P>

朱佐敬道:“你來晚了,早些年靖江王府確有一株天山雪蓮,隻是兩年前我兒病入膏肓,那雪蓮便用在了他身上,若非如此,本王定成人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