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邀談(1 / 2)

食仙主 鸚鵡咬舌 2340 字 5小時前






不過女子在講什麽裴液也沒去聽,他扭頭看了看,見七蛟白竹也已入座。不同於翠羽的藏悲談笑,七蛟那邊低沉的氣壓簡直肉眼可見,憂重、茫然、凶狠、呆怔.神色根本掩藏不住。

倒是白竹這邊最為正常,有弟子看著翠羽和七蛟低聲猜測議論著——他們還不知道那天的事情自己門派也有份。

往文士那邊看,方繼道也已經落座,他旁邊的張鼎運似乎已放棄勸說,沒好氣地端著杯茶小口而抿。

而再往前看,一道熟悉的身影抓住了裴液的目光。

黑色的大氅被他解在懷裏,男子身體挺拔如鬆,正和幾名文士從容笑談,若隻看這副形貌,修劍院所寄來的“氣質曠和”之語簡直精當。

七蛟剛剛失去了五位肱骨,如今隻剩一老一少,博望園外,翠羽正在全力反撲,就在他於此笑語閒聊之時,七蛟所掌握的一切正如火前積雪般飛速消逝。

七蛟洞真傳,這個支撐著他於達官顯貴間遊走、受儘吹捧的身份,已經岌岌可危。

但從男子麵上完全看不出這危如累卵的一切,就像場下那些麵如死灰的七蛟弟子們和他根本沒有絲毫關係。

身前的文士不知說了一句什麽,尚懷通爽朗一笑,而後目光一遊移,從場下隨意掠過,和裴液的眼睛有一瞬的接觸。

那目光沒夾雜什麽神色,而且很快就漫不經心地移開,但裴液還是再次從中看到了那份曾見過的氣魄。

——隻要是他將行的路,就都會是一片坦途。

裴液也沒什麽表情,在掃視一圈的同時,手上的書已重新翻開,他低頭繼續看了起來。

——

齊昭華的開場十分簡短,禮節儘到之後,便離開場中往文士那邊而去。整個觀鷺台沒人不認得她,而從很早之前,女子就一直努力在各類場合中淡化自己的存在,即便鷺洲詩會,每次也隻在最後作一首不高不低的而已。

許多人已想見齊才女認真作一首詩很久了。

不過齊昭華至少現在看起來並沒有這個意思,她下去之後,便先是博望園的護院教師上來拋磚引玉。

許多武者已經把住了劍,北邊的文士們也投來了目光。

說起來,文武之別有如山川,對另一方頂多有所涉獵,很少有人能夠俱通。

文人看劍不過看個熱鬨花樣,武人讀詩很多也僅僅讀個順口,更不用說還有些不怎麽識字的,通篇讀下來都費勁。

鷺洲詩會把兩邊人聚在一起,還要有所交流,難免要為此花費心思設計。

主辦此會的女子看得很清楚,修者們之所以願意坐在這裏,感興趣的絕對不是幾句咬文嚼字的東西,而是自己一身技藝引起的反響——那些不懂武理的書生,怎麽看我這一招?誰誰誰的那門功夫又能得到怎樣的呼聲?

一式武學演練出去、一份巧妙使了出來,必須得到足夠直觀的反饋,才能使大家熱鬨期待,躍躍欲試。

這當然可以從歡呼和掌聲中直觀感受,但就算出於客氣,也不會有誰遭受冷場,所以還是得有些“專業”一點的、能分出些高下的東西,才能激起大家的興趣。

“垂絛飛鷺”就是為此而存在。

武場這邊人人手邊有一條垂帶,一一連著觀鷺台上方懸掛的繡球,誰的藝業過人,隻消將垂帶一扯,繡球中便向武場垂落一條長長的綢帶;文場那邊則有許多籠白鷺,大家推了十三個文名高的人笑嗬嗬地坐在籠子前,覺得哪首詩做得好,便給它放飛一隻白鷺。

因此文士除了看把式的漂亮花樣,還愛看場上垂下的長綢——我覺得厲害或不厲害的武功,在人家內行眼裏究竟如何?

武者看的也不是傳抄過來的詩箋,而是出籠白鷺的數量——謔!剛剛那首讀起來不順口,沒想到飛起來還挺熱鬨!

而為了不使輕鬆的詩會變成一場比賽,女子沒有設置任何順序和規製,武者們隨意試劍切磋,誰手癢了都可以較量一番,文士們也隨意,不必非得上來一個武者便作一輪。

不過第一個上來的護院教師還是得了兩邊的反響,武者一共八十餘人,場上嘩啦啦垂下來近五十條綢帶,流風耀日,好不漂亮;文士那邊也有詩成,宣讀了三首,陸續有三隻、四隻、六隻白鷺飛出。

隨著笑聲起來,一名白竹閣弟子躍上去討教,這文武之會便熱熱鬨鬨地進行下去了。

翠羽這邊的樹下。

許多弟子的情緒也已被調動起來,他們握劍直身看著場上的劍影,聽著兩邊的呼喊,也有些技癢。不過七蛟正在一旁,所以他們暫時沒有被允許妄動。

好幾人拿希冀的眼光去瞥李縹青,然而少女隻端坐和左右的沈杳楚念二人笑談著,真有幾分不動如山的掌門風範。

裴液則依然沉浸在書冊之中,直到少女聊完了挪身過來,他才抬起頭。看了眼少女,一笑道:“要一起看嗎?”

“可以嗎?”少女一偏頭。

裴液還真愣了一下,看了看手中的書:“應該.可以吧。”

明姑娘應該不在意這個,而且也不是什麽珍貴秘本,他都打算留個抄本在武館了。

“隻不過可能有些難讀。”裴液猶豫著將書攤開在兩人中間。

這本明、祝二人齊齊稱道的劍理啟蒙書沒有流傳到所有江湖門派,並非是大派在壟斷。這書不是哪家獨有,也不關係什麽武學機密,隻要肯印,要多少冊有多少冊。

很多人沒聽說過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確實流傳不開。

實在高屋建瓴,實在立意太高了。

沒人讀。

明、祝這樣的人當然以之為最好的啟蒙,讀完後可以對整座劍道之山建立認知,知道自己手中的劍在什麽位置,如何流變分化而來,頭上的劍是什麽、腳下的劍又是什麽等等。

但對大部分普通的修者來說,迷迷糊糊讀完,再低頭看看自己手上的劍,會實在不知道自己在乾什麽。

學劍之前你非要先跟我曆數洞庭劍的優劣,再談雲琅劍的高妙,如此好不容易學完了,低頭一看,手裏的劍法叫做《扶柳劍》,已是武館最好的一本,而以自己的資質,五年能學到位就謝天謝地了。

真是承蒙看得起啦,但下次還是講個話本故事吧。

所以實際隻有極少一部分,有機會登上劍道山上半段的人,才能把它當做一本啟蒙書。

在一些高處的、年輕劍道天才們的圈子裏,如果你說你的第一本劍理書是《六朝劍藝概論》,都會頓時得到不一樣的眼光。

裴液倒是還不知道明姑娘口中“先作個啟蒙”的書有如此地位,不過隨著閱讀的進行,他也確實注意到了它的“不腳踏實地”之處,因此猶豫少女是否合適來看。

但李縹青已經低頭看去,這本書少年正翻到三分之一的位置,她也沒要求從頭開始。和少年相反的是,每個字她都認識,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何況還被一種瀟灑的字體詳細注解過——但其中的意思卻令她一時怔懵。

不過也不是完全茫然,看了半頁,少女的眉毛不自覺皺了起來,麵色凝重地停下來,又返回去重新讀這一段。

這絕不是她猜想的什麽地攤上湊數的偏門東西,少女明顯感到一些深奧高妙的事物正向自己展露出冰山一角,但自己要非常困難才能觸碰到它。

裴液沒想到她一下子就入了神,不過這樣倒也蠻好,少年一笑,也低下頭。兩人一起安靜閱讀,少女的馨香就在鼻端,實話說這種感覺比一個人苦讀要好,有什麽冒出的想法都可以隨時說給旁邊人聽。

但這種“蠻好”在裴液準備翻頁時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