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1 / 2)







皇宮之中,皇帝李世民對魏王李泰的偏愛愈發明顯。每逢朝會,李泰若有所陳,皇帝總是頻頻點頭,讚許有加。</P>

一日,李泰呈上一份關於水利治理的奏折,皇帝當眾誇讚:“泰兒此議,甚合朕心,實乃治國良策。”</P>

而李承乾之前所呈的類似奏折,卻被皇帝輕描淡寫地擱置一旁。</P>

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李泰的席位被安排在皇帝身旁,備受尊崇。</P>

李承乾遠遠看著,心中滿是苦澀,對身旁的侍從說道:“我這太子,竟不如他一個魏王受寵。”</P>

侍從趕忙勸慰:“殿下,莫要這般想,或許陛下隻是一時疏忽。”</P>

李承乾冷哼一聲:“疏忽?這疏忽也太多了些。”</P>

不久,邊疆傳來戰事,李泰主動請纓前往督軍,皇帝欣然應允,並賜下精銳兵馬和充足糧草。</P>

李承乾得知後,也向皇帝請求出征,皇帝卻道:“你留在宮中,好生修習政務。”</P>

李承乾憤懣不已:“父皇為何如此不信任我?”</P>

李泰出征歸來,皇帝親自出城迎接,大加封賞。</P>

李泰得意洋洋地對李承乾說:“兄長,看來這功勞還是得靠真本事掙來。”</P>

李承乾怒目而視:“莫要得意太早,勝負未分。”</P>

又過了些時日,皇帝決定修建新的宮殿,李泰被委以監督之職,權力大增。</P>

李承乾對此提出異議:“父皇,如此重任,兒臣也可擔當。”</P>

皇帝卻道:“泰兒辦事,朕放心。”</P>

李承乾滿心失落,回到東宮,對心腹說道:“這般下去,我這太子之位遲早不保。”</P>

心腹焦急地說:“殿下,我們得想辦法挽回局麵。”</P>

而李泰在得勢之後,越發驕縱,在朝中結黨營私。</P>

一些正直的大臣看不下去,向皇帝進諫:“陛下,魏王如今權勢過重,恐生禍端。”</P>

皇帝卻不以為然:“泰兒忠心耿耿,不會有二心。”</P>

與此同時,民間也流傳著關於皇帝偏愛魏王的種種傳言。</P>

有人說:“這魏王怕是要取代太子了。”</P>

也有人說:“太子太可憐,被這般冷落。”</P>

李承乾在宮中的處境愈發艱難,而李泰卻春風得意。</P>

......</P>

魏王李泰在皇帝的偏愛下愈發膨脹,心中對李承乾的嫉恨也越來越深,終於動了殺念。</P>

這一日,李泰秘密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在密室中謀劃著。</P>

李泰陰沉著臉說道:“李承乾一日不死,我這心中便一日不得安寧。”</P>

心腹低聲道:“魏王殿下,不如我們派人在他的飯菜中下毒。”</P>

李泰眼中閃過一絲狠厲:“就依你之計。”</P>

在西山的李承乾,對宮中的陰謀渾然不覺。</P>

一日,李承乾像往常一樣準備用膳。當他剛拿起筷子,目光落在那色澤似乎不太正常的飯菜上時,心裡“咯噔”一下,瞬間升起一股莫名的警覺。“這飯菜……怎會如此?”他眉頭緊皺,腦海中飛速閃過各種念頭,“難道是廚房的疏忽?可這顏色和氣味都透著一絲詭異。”心跳驟然加快,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心頭。“會不會是有人故意為之?”他的手微微顫抖,“若真是有人下毒,那幕後之人會是誰?”腦海中首先浮現出魏王李泰那陰鷙的麵容,“李泰一直對我心懷嫉恨,莫非……”想到此處,李承乾隻覺得脊背發涼,額頭上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P>

李泰這邊,當他得知李承乾中毒的消息時,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狂喜。他在自己的宮殿裡來回踱步,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笑容。“哈哈,李承乾,你終於要倒了!”他大聲笑道,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從今往後,這太子之位非我莫屬!”他猛地坐下來,端起一杯酒一飲而儘,“來人,準備賀禮,我要去看望我那‘病重’的兄長。”</P>

消息很快傳到了皇宮,皇帝聽聞李承乾中毒,龍顏大怒,立即召集眾人。</P>

當皇帝看到暗探呈上來的證據時,氣得臉色鐵青,雙手緊緊握拳,手臂上青筋暴起。他猛地站起身來,將手中的證據狠狠砸在地上,怒吼道:“李泰,你這個逆子!竟敢做出如此喪心病狂之事!”他的雙眼圓睜,目光中仿佛能噴出火來,“朕平日裡對你寵愛有加,你竟如此回報朕!”皇帝氣得渾身顫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P>

儘管皇帝看到了證據,怒不可遏,但最終,這件事還是在一種詭異的平靜中不了了之。</P>

李承乾深知,即便此刻揭露李泰的罪行,也未必能徹底扳倒他,畢竟皇帝對李泰的偏愛仍在。於是,他選擇了沉默,繼續在西山隱忍。</P>

一日,李承乾在庭院中散步,親信小心翼翼地問道:“殿下,就這麼放過魏王?”</P>

李承乾望著天空,長歎一口氣道:“此時聲張,未必是最佳時機。”</P>

而皇宮中,李世民雖然對李泰的所作所為心知肚明,但出於種種考量,也未再深究。</P>

皇後前來勸說:“陛下,此事不能就這麼算了啊。”</P>

李世民眉頭緊鎖,說道:“朕自有分寸。”</P>

李泰見此事沒有後續的懲處,越發囂張。在朝堂上,他對大臣們指手畫腳。</P>

大臣甲低聲抱怨:“魏王如此跋扈,實在過分。”</P>

大臣乙趕忙捂住他的嘴:“小心禍從口出。”</P>

然而,李泰的行為引起了更多人的不滿。</P>

有一天,幾位老臣聯名上書,懇請皇帝懲治李泰。</P>

皇帝看著奏折,陷入了沉思。</P>

李泰得知後,急忙進宮辯解:“父皇,兒臣一心為了朝廷,不知為何遭此誣陷。”</P>

皇帝冷冷地看著他,說道:“你好自為之。”</P>

李泰心中惶恐,開始收斂自己的行為。</P>

但李承乾卻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P>

......</P>

在西山的李承乾決心建造燒磚窯,他親自帶領著一眾親信和工匠開始了這一浩大的工程。</P>

選址之時,李承乾騎著馬,在西山的廣袤土地上仔細勘察。</P>

“此處地勢雖高,但不夠平坦,不利於運輸。”李承乾眉頭微皺,對身旁的工匠說道。</P>

工匠點頭應道:“殿下,那我們再往前看看。”</P>

終於,他們找到了一塊理想的地方。李承乾翻身下馬,用腳跺了跺地麵,滿意地說:“就是這裡了,地勢高且平坦,風向也適宜,又遠離居民區和易燃物存放區。”</P>

設計規劃階段,李承乾與工匠們圍坐在一起,麵前攤著圖紙。</P>

“依我看,就選輪窯,既能滿足當前的生產規模,操作也相對簡便。”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提議道。</P>

李承乾思索片刻,說道:“嗯,可行。那這窯的尺寸,諸位有何想法?”</P>

眾人紛紛發表意見,經過一番討論,確定了合理的尺寸。</P>

材料準備工作緊張地進行著。</P>

“這耐火磚的質量一定要上乘,不可有絲毫馬虎。”李承乾叮囑負責采購的親信。</P>

親信恭敬地回道:“殿下放心,小的一定仔細挑選。”</P>

建造過程中,基礎施工尤為關鍵。工匠們揮汗如雨,夯實著土地。</P>

李承乾在一旁看著,不時提醒道:“基礎務必要牢固,這可是關乎整個窯爐的穩定性。”</P>

砌築窯體時,工匠們小心翼翼地砌著每一塊磚,李承乾也親自上手幫忙。</P>

“這磚縫一定要嚴密,不能有縫隙。”他認真地說道。</P>

通風設施建造也不敢疏忽,李承乾親自檢查風道的設計。</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