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當初的鼎盛家族,掌握民國的經濟!(1 / 2)







“那倒也不一定,二三十年後就行了。”

“為什麼?”

“因為我們華夏民族天生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同化。”

張維賢臉色神秘:“你們細數一下大明現在所擁有的民族,基本都是被同化後的,雖然他們各自保留了民族的名字,生活習慣等等,

但他們潛意識的認為他們就是炎黃子孫,這就是同化的結果。

你們以為陛下為什麼要在寧遠設置互市?”

眾將立刻回應道:“發展商事,收取商稅;”

“還有發展遼東、朝鮮、東蒙古,提高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滿足三地百姓所需,減緩衝突!”

“以示朝廷重視,安撫三地百姓!”

“英國公,難道這裡麵還有什麼隱秘所在?”

……

“當然!”

英國公淡淡道:“你們回應的隻是表麵東西,而在這幾者的背後就是加速同化這三地的百姓。

大明的少數民族基本都聚集在西南、東南,可以概括為以小雜居和大雜居,雖然在當地以他們民族為主導,但同時也與漢族等其他民族交錯居住。

這種居住模式在整個大明範圍內形成了廣泛的民族交流和融合。

商隊的流動,就是最好的同化途徑,他們來往大明各地、在三地開設商鋪,或舉家搬遷等,將各地風俗習慣帶到這邊。

結合這裡開設的學堂、土改等等,慢慢就同化了。”

眾人目瞪口呆,他們從未想過寧遠互市背後竟然會是這個目的所在。

他們簡單的認為,互市發展起來,就能讓三地百姓受惠受利,生活好起來了,造反的概率就會降低了。

震驚過後他們也是連連點頭讚同這是最好的方法,即便是生活水平高了,他們也不一定認為是朝廷經營的結果,而是他們辛勤勞作換來的。

一旦天災人禍持續時間長了,朝廷救災無力,這種短時間的感恩就化為泡影,遠不如從心裡的認同來的徹底。

老一輩的可能會堅持,但下一代呢,他們出生後就耳濡目染接受大明的知識,等老一輩去世後,新一代成為中堅力量後,那就同化完成了。

“英國公,您認為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

“不好說,這裡麵有很多因素,但怎麼著都得二十年,二十年是一代人呀。

所以二十年內,九邊不會裁撤,但一定會精簡,因為火器時代來臨了。

或者說大明掌控了更加強大的火器,能徹底震懾,這個時間也會縮短。”

“行了,都散了吧,該乾啥乾啥,短時間內山海關依舊是大明第一關,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不過老婆孩子熱炕頭倒是可以實現了。”

張維賢說完擺了擺手,朝著關城而去。

如今扶桑滅了,他也能安心了。

至於那些跳出來的雜魚,跟他沒關係,也用不著他來操這個心。

眾將站在碼頭大眼瞪小眼的相互看了看後,也慢慢散去。

到了傍晚的時候,鑾駕就到了通州碼頭,蒸汽機戰船的到來自然是讓嘈雜的碼頭更加的熱鬨了起來。

沒有槳、沒有櫓、沒有帆,更沒有纖夫河工,逆水行舟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不乏聰明的人聯想到了寧遠互市招商大會所透露出來的那種極速運輸工具,

一時間,整個碼頭鬼哭狼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