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軍隊的動作太快了!
古代是有精兵的,但因為古代的大部分軍隊雖然也有類似隊列,陣型訓練。但實際上因為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隊列口令訓練,古代軍隊的精兵訓練是非常困難的。
就以後世眾所周知的三國演義為例,像是裡麵幾支比較著名的軍隊,比如說高順的陷陣營,李恪按照大唐精銳部隊受到的陣型和隊列訓練為參考,他覺得高順的陷陣營恐怕都比不過後世經過完整訓練之後的現代軍隊的陣列條例。
拋開如何統一揮刀、刺矛等類似的冷兵器戰爭技戰術不談,隻說基礎隊列。因為如果將基礎隊列刻在骨子裡麵成為本能之後,這些統一口令下的揮刀,進攻,持盾等各種指令,隻要稍加訓練就可。
這也是為什麼在古代,良將固然重要,但是會練兵的將領更加稀缺的原因。
就是沒有一套完整的練兵手法的緣故,也是為什麼古代的很多軍隊會有濃重的將領個人風格的原因。
因為兵都是自己練出來的,這個將領自然知道自己的士兵該如何指揮作戰,換一個將領,對這些指令不熟悉,那戰鬥力當然會下降。
公孫瓚率領的白馬義從叫白馬義從,但換一個人訓練出來的白馬義從,那就不是白馬義從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在冷兵器時代,古代軍隊的隊形隊列等列隊方式,速度要遠遠慢於現代。
到了大唐這裡,大唐的軍隊是府兵,府兵就意味著他們不可能如同職業士兵那樣常年累月的進行訓練,基本訓練幾個月,最多一年就要回去種田。直到下一次服役。
而這有限的時間裡麵,大唐府兵進行的大部分訓練都是各種陣法戰術,也就是說戰場上如何殺敵。
而在陣型和隊列方麵,隻需要簡單的訓練出來能聽懂將領的指揮,以及能統一行動即可,要求並不算高。能夠完整的變換陣型的軍隊,就已經算是精兵。
古代戰爭有陣法,但沒有後世小說中描述的那麼誇張,什麼八卦陣之類的,隻有簡單的陣型隊列變換等等。能在古代做到這些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而在經過李恪這種加強型的隊形隊列訓練之後,大唐軍隊的日常生活現在就是將各種訓練口令都融入到了骨子裡麵,當真的執行某種命令的時候,普通的即便是新兵都根本沒時間去考慮該不該做,該怎麼做。
因為他的身體會自動被周圍的士兵所裹挾,然後迅速形成一種獨特的鐵血一樣的紀律。
在這種裹挾之下,上了戰場,哪怕前麵是刀山估計讓撞上去,大部分士兵形成的條件反射都會直接撞上去。
這在冷兵器時代下……很可怕!
縱觀全局的李道宗和安興貴在城樓上立刻就察覺到了這種優勢以及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