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土地稅(1 / 2)





天慶帝其實也在為賦稅製度而煩惱。

從前他並未覺得國家的稅收的製度有什麼問題,那是大興傳承了百來年的製度,他隻是沿用祖輩定下的而已。

可是當澧城出現了成批的難民湧入到東都時,他才發覺百姓竟然因為賦稅生活的如此艱辛。

可是國家並不能因此就不收稅,國家也要充盈國庫,以防大災之年或者是兵亂和戰事,隻是用什麼樣的稅收方式,就成了天慶帝心中的難題。

少收或者是個彆地區免收,那麼讓哪些地區少收或免收也是需要思量的。

其實天慶帝思考過,大興國祚綿延的這百來年,國家可以用來耕種的土地並不少,隻是為何原本足夠人均有地可以耕種,慢慢就變成了百姓無地可耕無糧可食。

他禦下的仁慈,使得官吏日益強大,尤其是那種偏遠的地方上,官吏猖獗,地方豪強雄踞一方,他們覺得天高皇帝遠管不到他們頭上,陽奉陰違的日漸多了起來。

他們肆無忌憚的進行土地兼並,將大量的土地收歸己有,再用少量的錢財或者糧食來雇傭農戶為其耕作,所得儘數到了他們的腰包。

農戶們一年到頭起早貪黑的,多勞少得,漸漸的也就沒了盼頭,甚至在官吏和地主的壓迫下,不得不背井離鄉,靠乞討為生。

天慶帝歎了口氣,他不是不想改變這種現狀,隻是,他沒有想到更好的法子。

所以當聽到晏同林說有關於賦稅製度的想法時,他是有所期待的。

如果真的能對現在的狀況有所改變,那就是好事。

晏同林不知道天慶帝心裡的想法,他更關注自己能不能讓天慶帝因為他的積極建議獻策而寬恕他。

他深呼了一口氣,道:“啟稟陛下,臣想說的新的賦稅製度,是將人丁稅變成土地稅。”

天慶帝眉頭皺的更深了,“仔細說來。”

“所謂土地稅,就是按照土地的畝數進行賦稅的繳納。現如今土地的兼並日益嚴重,朝廷很難完全約束或禁止,但按照土地收稅,一來可以讓擁有更多土地的人去繳納賦稅,二來,也能夠讓那些無休止的兼並土地的人有所收斂。”

“按照你這樣說,那些沒有土地的人豈不是不用交稅了,國家的收入會不會因此減少了?”

晏同林搖了搖頭,“回陛下,那些沒有土地的人不用交稅,也並不會影響國家的稅收。因為擁有土地的人,已經將這一塊的空缺補上了。”

晏同林頓了頓,發現皇上並沒有提問或打斷他,他咽了咽口水,繼續道。

“隻要有土地者,都要為擁有的土地繳納賦稅,和人丁稅不同,賦稅隻是土地收成的一小部分,他們想要得到的越多,就要更加努力的去耕作,多勞多得,相對應的,國家也會因為他們的多勞多得而獲得更多的收入。”

天慶帝聽著晏同林的講解,心中展現出了一幅新的畫麵。他甚至透過了這個新的賦稅製度看到了不同於現狀的國家境況。

有土地的,會向國家繳納賦稅,而更多的,還是收歸自己。

沒有土地的,無需向國家交稅,也減輕了他們的生存負擔。

相比較於人丁稅人人皆要交稅的嚴苛,這個土地稅,明顯要寬鬆許多,但於百姓而言,他們能得到的也就更多。

天慶帝心中一喜,大掌一下子就拍在了膝蓋上,激動的讚歎道:“好!這個法子甚好啊!”

得了天慶帝的誇獎,晏同林戰戰兢兢的內心也算穩住了,他強忍著內心的歡欣鼓舞,俯下身恭敬一拜,“多謝陛下誇讚。”

天慶帝很高興,他冥思苦想了好幾日都沒解決的問題,卻被晏同林給解決了。

此前停了他的職,如今他也算是將功補過了。

謝承胤在一邊聽著內心也是尤為震驚,尤其是他知道這個法子並非是晏同林想的,而是出自晏辭。

晏同林身為戶部尚書,了解國家之製那是理所當然的,可晏辭是個閨閣女子,即便她曾是花辭鏡,能夠如此深刻的體察到賦稅之製帶給百姓的影響,並想出如此法子,也足以讓他驚歎。

她,的確是個出乎他意料的女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