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警告無效(2 / 2)







還有自己府上的那些奸細,全都給他清出去!

李偉暗恨不已,狠狠的想道。

聖旨不能不聽,自從這天之後,李偉便再也沒去過早朝。

不過他的影響已經展開了,即便現在不去早朝,許多事務彆人也得來請教,像他給刑部建議的那些什麼犯罪率之類的,刑部想要辦好,還是得找他。

另外已經歸附的群臣也不會因為他不上朝了就當他不存在了,畢竟之前他不上朝也是常事,在眾人看來這再正常不過,絲毫沒覺得有什麼意外。

而李偉,雖然不能事事參與了,但私底下的動作卻是一直沒停。

在朱元璋警告過後沒幾天,他便開始著手清理府上的家仆和奴婢,對待下人的態度跟從前天差地彆,動輒就是訓斥打罵,一找到借口就會把人趕出府去。

駙馬府上的下人見到從前和善待人的老爺突然變凶了起來,驚訝的同時也很是畏懼,做事都開始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抓到過失受到責罰。

即便如此,李偉也沒放過他們,除了來福阿布這樣確實能夠信任的,其他的下人都被他接連找借口趕出府去,甚至連小紅這個女官要不是安慶竭力護著,也留不下來。

數日之間,駙馬府的下人換了一遍,新召來的要麼是工匠的家眷,要麼是從外地找的身家清白之人。

不但如此,他還給這些新來的下人製定了嚴格的規矩,哪裡能去哪裡不能去都定得死死的,即便其中還有錦衣衛的眼線,想探聽消息也沒那麼容易了。

在將府上整頓了一遍之後,李偉又開始對護衛下手。

吳勇是朱元璋派給他的,還有最初來駙馬府的那些護衛,都被他調去了無關緊要的位置,吳勇更是被免去了護衛指揮的職位,暫時交給了阿布來打理。

正好他的學生之中有不少也想從軍,他便直接將人安插了進來。

他的這些護衛,都被安排在水師中擔任要職,隻要掌握住這些護衛,但能間接的掌握軍隊,就像曆史上藍玉的三千莊奴一樣,有這些忠心耿耿的屬下在,他們便能對軍隊如臂使指。

安排好了護衛,他又將魯修葉青去等想要出仕為官的學生親自帶去了書院,交給方孝孺。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李偉抄的那首詩不知被誰給傳了出來,跑到明黃書院的這些監生也都知道了李偉的功勞,雖然名額是太子給的,但是李偉和方孝孺在其中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這些學子也都對他們心生感激。

現在李偉親自把人帶來,想要幾個名額還是很簡單的,方孝孺也沒有阻攔,魯修等人都是他教導過的,簡單考核一番便答應了下來。

還有商會那邊,也安排了賈金明等學生進去。

李偉的這些作為很快引起了錦衣衛的注意,報給了朱元璋。

“混賬!這狗東西還真想造反不成!”

朱元璋看完毛驤呈上來的這些情報,霎時暴怒。

毛驤低著頭不敢言語。

朱元璋痛罵了幾句,將目光落在他身上,寒聲道:“去,給咱多派人手,嚴密監視著這狗東西的一舉一動,一但有異立刻給咱報上來!”

“是!”

毛驤恭聲稱是,起身匆匆離去。

朱元璋目光淩厲,看著手中冊子上記錄的李偉的舉動,心中怒氣難消。

他沒想到,從前那個給官都不要,莽撞卻也直率的狗東西,現在也變成了像李善長那些人一樣,心懷異端!

這個他一手培養起來製約淮西勳貴的權臣,現在成了新的心腹大患!

“哼,咱能把你抬起來,也能把你壓下去,混賬東西,就你也想翻天?”

朱元璋陰沉的自語道。李偉現在雖然勢大,但隻要有他在,就翻不了天!

按照朱元璋的吩咐,毛驤很快加大了對李偉的監視力度,不過現在李偉也不是從前那樣任人監視了,除了府上加強了管理,周圍也有護衛巡視,錦衣衛現在想在不暴露自身的情況下探聽他府上的消息,難度也非常大。

除了監視,朱元璋還有其他的安排,首先就是朝堂上許多禦史突然上奏彈劾他虐待下人,有違仁德。

本來這種小事,不要說他堂堂國公了,即便是那些品級很低的文臣甚至富貴之下,也是常有之事。

但朱元璋聽這些禦史的彈劾後,卻是立刻大怒,當朝下旨嚴厲斥責,還罰了俸,要不是胡海、王傑等文武都紛紛出言求情,甚至會罰得更重。

李偉對此心知肚明,卻是根本不在意,斥責就當耳旁風,左耳進右耳出,俸祿更是無所謂,愛給不給,他也不差那點錢糧。

隨後朱元璋又揪出他以前的一些過失來,動輒就是下敕責罵。

朝中的群臣也漸漸感覺到了不對勁,歸附李黨的人更是惴惴不安。

但是他們的下人、家眷,許多都被李偉安排進了明黃商會,每月都能拿到不菲的收入,甚至比他們自己的薪俸還高,他們也不願輕易舍棄,一時之間朝堂上風波不斷,有人彈劾他,也有人為他求情爭辯,來來回回始終平靜不下來。

折騰了一陣之後,朱元璋也不由的有些頭痛了。

李偉雖然小錯不斷,但真正的大錯卻並未有過,像貪贓枉法這樣的事更是從來不沾,正所謂無欲則剛,不貪不拿,還真不好辦他。

折騰了一陣之後,為了朝堂安穩,朱元璋也暫時放下了他的事,以朝政為重。

時間匆匆,年關一過朝廷便開始準備起了會試。

會試俗稱春闈,自然是在春天舉行,一般都是在二月,主要由禮部負責,這次重開科舉非同一般,為了表示重視,太子朱標也親自參與。

在會試之前,李偉將魯修和葉青雲等人叫了過來,親自指點。

其實他也沒什麼可指點的,那些聖賢經典他是一竅不通,而其他的該教的他也都教完了。

這次他把幾人叫過來,是為了猜題。

會試的題目他不知道,但是殿試的策論還是可以猜一猜的。

明中後期的殿試名義上是皇帝出題,實際上是翰林代勞,畢竟有些皇帝連朝都不上,更彆指望他能親自出題考試。

但朱元璋不一樣,他這個開國皇帝向來勤政,恨不得事事親力親為,這殿試的題目自然也肯定是他來出。

而以他對朱元璋的了解,想猜出他所關心的問題並不難。

這些問題若是按照儒家的那些學問對答,無非就是引經據典,陳循古製,這些定不能讓朱元璋滿意。

而他,就可以從這方麵給予指定,讓魯修等人作出不一樣的答卷來,至少能與眾不同。

而且他也相信,他這種從實際出發的答卷,才更能讓朱元璋眼前一亮。

明皇書院這些學生即接受了他的新式教育,也沒落下儒學經典,若純以儒學論,恐怕他們不會是那些書呆子的對手,但有了這些實學,為官從政肯定能比那些道德君子要強得多。(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