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後繼有人(1 / 2)

漢當興 冼青竹 3015 字 3小時前






起先劉禪決定把鄧艾安排到南中去的時候,老爹劉備有過不同的意見,實在是鄧艾之前的表現太稚嫩了一些,以至於哪怕鄧艾是劉禪師弟諸葛亮學生,劉備也免不了缺少一些信任。

這份信任倒不是在於忠誠反麵,對於這一點劉備要說還有什麽懷疑的那才是不正常。

一個是自己的寶貝兒子,一個是首席軍師,自己能夠走到今天全然離不開的臥龍諸葛亮。

要說劉禪跟諸葛亮中的忠誠都沒有辦法確定的話,劉備覺得自己也不用掙紮了,要點放下兵器放棄抵抗不好嗎,說不定還能撈一個不錯的封賞……

而劉備真正對鄧艾有些不信任的地方,卻隻是因為他的心態跟處事的脾性!

南中是何地?

那是益州的大後方,是他們這些人商量出來用以給益州輸送兵源供給糧草的穩固源頭!

雖然這些還沒有具體的落實,可劉備卻不太希望這等重要的地方去讓一個毛頭小子來負責,而且還是讓鄧艾有統兵的資格,這就更加讓劉備放心不下了。

自家老爹的擔心劉禪自然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中,他也同樣明白自己那位師弟之前的表現確實是差了點意思,這跟老爹有現在這等想法的確無關。

但老爹有老爹的考慮,劉禪也有劉禪自己的思量。

作為當下最清楚鄧艾潛力的劉禪,肯定不能如老爹一般的眼光去看待他鄧艾鄧士載!

相比找老爹的不信任,劉禪卻是覺得這就是鄧艾的個性,無需做出什麽特殊的改變,隻有讓鄧艾真正的經歷過了,他也就會自己在心中思考明白各種的道理。

言傳身教往往是比不上親身經歷的體驗,更何況已經決定要發憤圖強的劉禪也沒那個閒工夫時時刻刻管著鄧艾。

至於老師諸葛亮,就更別提了!

劉禪打算忙起來都沒有時間呢,那更別說是益州內當下內政的一把手了。

平時的時候老師諸葛亮都忙裏忙外的少有閒暇,更別說是即將要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益州了。

而在劉禪跟諸葛亮都抽不出來時間的情況下,劉禪將鄧艾一個人扔到南中去也完全不存在任何問題!

不需要讓鄧艾自由發揮,隻需要讓他聽從其叔父鄧方的指示就足夠了?

當然,與之相對的在軍事上,鄧方也完全不需要再操心,全盤交給鄧艾去著手處理即可!

這近乎於軍政分離的體係,劉禪在益北是沒可能做到了,但是在南中試行一下卻還是沒什麽問題。

加之鄧艾跟鄧方是叔侄的關係。兩人又有些足夠的忠誠,這種跟當下體係有些不同的軍政分離確實是可以用到實際上。

也正是因為有了劉禪的這個提議,劉備在略作思考之後也沒有繼續反對的意思。

一來是劉備本身的反對意見就沒有那麽強烈。

二來也是兒子劉禪的這個辦法也的確有可行的地方,加之道理原因也說的明明白白,劉備就更沒有強行反對的必要了。

實際上隻要是寶貝兒子的建議,劉備就必然會打心底裏琢磨琢磨,確定這種建議的可行性跟適用性。

有這種考慮,自然是因為劉禪的多次優秀表現,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親兒子這個身份所致。

要說劉禪不是自己最直接的繼承者,不是老來得子又是天縱奇才,劉備怎麽也不可能遇事都要這般考慮的。

然而事實證明,在經歷過這兩年半時間的驗證過後,劉備頓時就發現自己之前的擔憂不信任就純粹是多餘的了。

鄧艾抵達南中之後的這兩年半時間裏,不僅是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 也完全沒有惹出什麽別的不必要麻煩。

整個人規規矩矩的表現相當良好,鄧方述職的時候雖然是因為避嫌沒有多提及自己這個親族子侄。

但劉備的眼線也不是假的,南中發什麽事情他自然是清清楚楚的。

鄧艾的表現到底是真是假 劉備就更是全都知道。

而且但是在處理南中各部蠻夷上的問題上鄧艾表現的就很是讓劉備滿意 那更不用說他還間接幫襯了一下馬謖那邊銅礦的開采。

可以說要不是鄧艾的當機立斷決策明了,南中的銅礦怎麽可能到現在都沒有被那些人所察覺?

哪怕是已經過了足足兩年半的時間 那些個世家豪族也僅僅是有了一些懷疑罷了 還沒有真正確鑿的證據。

至於這些人有沒有想過派人去南中查探一番 那自然是免不了的。

可鄧艾這尊殺神在南中鎮著,誰也沒說敢上去找死。

在成都,這些世家豪族是敢跟劉備討價還價,甚至於有說有笑中勾心鬥角都不是沒有可能。

但他們卻並不敢去撩撥鄧艾的神經,這種有資格在外獨領一軍的愣頭青才是最不講道理的 天知道他腦子裏那根線搭錯了就突然不正常。

不過相對來說 如鄧艾這種有限製需要遵守一定規矩的倒也還不是最麻煩的。

真正讓這些人心中畏懼不太願意招惹的 唯有是劉焉跟劉禪這等不講道理的凶人!

前者雖然已經死了很多年 但是人家在臨走之前卻是帶走了一大批益州內頂尖的世家。

雖然劉焉入蜀的時候也帶進來一些,可那些人終究是外來戶 跟益州本地世家豪族自然不一樣。

說白了 劉焉帶過來的那些人就是要跟益州這些本地世家分盤子相抗爭的!

可僅僅隻是這樣到還好 雖然打那以後益州內鬥是從一方碾壓變成了雙方對壘,但這也不能算是全壞事,最起碼益州的整體實力還是壯大了起來!

益州這些世家豪族本以為局勢也就這樣一直保持下去沒什麽變化了,畢竟劉焉雖然厲害,但是他兒子就像多少是窩囊了點,根本就不成氣候。

雖然沒有徹底被他們玩弄於鼓掌之中,但其實益州內的大小事情也絕對少不了他們的把持。

若非如此。當初劉璋想要請劉備入蜀時,也就不用那麽激動還是直接做發火狀才讓那些世家豪族暫且遵從。

不過事實證明,益州內甭管是本地派還是東州派,雙方雖然互相看不上,但大體的眼光還是沒差。

他們同時反對劉備入蜀是沒錯,結果也的確印證了他們的猜想。

可這些終究已經是過去式了,再想要追悔自然已是莫及!

當然,其中最後悔的還要數現在跟張任作伴的劉璋本人。

不管怎麽說他都是丟失了子承父的基業,這在劉璋看來實則是有些不孝的一件事。

但真要說劉璋心底裏最真實的想法,怕也有那麽一絲絲的輕鬆。

作為一個主君諸侯來說,劉璋顯然是不稱職的,因為他本人就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