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這項新材料技術的公司是東升半導體。
楊東升看了一下署名——有好幾個,大多數都很陌生,隻有為首的名字聽起來依稀有點耳熟。
楊東升拿起電話,按下通話器,“準備車,去東升半導體!”
黃副總得到通知匆匆下樓的時候,楊東升已經下了車,走進辦公大樓裏。
雖然楊東升來的有些突然,但是黃副總也沒覺得太奇怪,畢竟馬上就要過年了,光是這星期他們已經接待了六七個檢查組了。
楊東升詢問了一下過年期間東升半導體的安排,然後拿出了那份關於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碳質新材料的報告,“這個是怎麽回事?”
黃副總見楊東升語氣鄭重,在報告上掃了一眼,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小項目!您也知道,石墨和金剛石之間的區別,就是石墨層與層間的結合力很弱。公司裏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按照石墨的特性,肯定可以分離出單層碳原子的蜂窩狀結構,公司審議委員會認為有可行性,就批準了!前不久,還真被他們做出來了!”
黃副總邊說,楊東升邊點頭。
黃副總介紹完之後道,“這個項目上總計就花了不到兩萬塊,是做碳化矽的時候順帶……”
楊東升沒待他說完,就打斷了他,“我不是嫌你們亂花錢,我是怕你們不夠重視!”
“那您是認為這種材料很有前途?”
楊東升掃了一眼黃副總,“我認為這是一個諾貝爾獎級的發現!”
“諾貝爾獎!”黃副總摳了摳耳朵,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我們國家的科學界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拿一塊諾貝爾獎,可是想做到諾貝爾獎級的成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尤其是上世紀諾貝爾獎鬨出烏龍事件後,頒獎越發謹慎,一項技術即便能夠達到諾貝爾獎的水平,也要被反複驗證,幾十年之後才會頒獎。
2000年後,日本開始了平均一年一個諾獎的爆發期,於是一群“教育學家”又嚷嚷著要向日本學習。
其實仔細看看就會知道,那些成果都是日本科學家幾十年前做出的,日本諾獎得主拿獎的時候已經基本都是老頭子了。
2000年後,日本由於搞寬鬆教育,教育已經垮了。
想拿諾貝爾獎不僅需要足夠重量級的成果,還需要時間。
全國上下不知道有多少科研人員為此努力,可是幾十年仍然沒有突破。
黃副總無論如何不相信,他們能拿到諾獎。
楊東升不理黃副總的懷疑,繼續道,“另外我覺得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碳質新材料這個名字太長了,也太拗口了,最好改個名字!”
“改成什麽?”
“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