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考校(2 / 2)





觀政一年,王越和餘子俊兩個人,都順利留在了兵部和戶部之中,對於這個年輕人,於謙是十分看重的,為人豪邁,心有壯誌,更難得的是,在邊防機務一道上,有深刻的認識,他的許多觀點,都和於謙不謀而合,在於謙看來,隻要好好栽培,未來必定是大明的棟梁之臣。

正因如此,後來於謙調任出京,他親自提攜起來的幾員乾將,都被他留在了京師,可唯獨王越,卻被他帶在了身邊,就連這次出兵,也是如此。

短暫的意外過後,王越倒是並沒有急著回答。

他跟在這位少保大人身邊,也有兩三年了,像是今日的場景,自然也有過,少保大人此問,或許是在考校,又或許是在教導,至於他的回答,可以對,也可以錯,但是,總歸不能虛而無物。

因此,倒是需要好好思索一番……

看著王越皺眉沉吟,於謙倒是也並不催促,就這麽靜靜的等候著,大約過了半盞茶的時間,王越拱了拱手,開口道。

“回大人,下官覺得,利弊之說,不可囿於一時。”

聞聽此言,於謙倒是挑了挑眉,轉頭問道。

“何解?”

於是,王越繼續道。

“大人容稟,我朝海禁,乃太祖所定,太宗,仁宗,先皇皆有增補,其本意是為靖平海疆,令百姓安居,不受倭寇襲擾,此政於國初之時,利大於弊,既可讓朝廷將精力用於經略北方,穩固防線,又可保一方安寧,實則是利國利民。”

“然則如今則不同……”

話至此處,王越略停了停,似乎在打量於謙的神色,但是,於謙的臉色卻沒有任何的變化,隻是淡淡的問道。

“有何不同?”

“太祖之時,神器方定,北方尚有殘元勢力覬覦,但是如今,有賴當今聖上運籌帷幄,草原各部陷於內亂之中,無暇他顧,互市一開,草原各部同朝廷互通有無,更令各部對朝廷依賴加重,數十年內,邊患可解,此為其一。”

王越的口氣變得有些小心,但是,想說的話,卻半點未變。

他很清楚,自己的這番話,和朝堂上主流的觀點有很大的分歧,但是,隨軍出征的這段日子,他自己也看到了很多,學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

如今,於少保既然問了他,那他就必定要說出自己心中所想。

“開國之初,各地大戰方止,百廢待興,即便是這漳州貧瘠之地,亦有許多田地無人耕種,那時,隻需保證百姓不受襲擾,能夠安心耕種,勸課農桑,自然便能使國力恢複,可是如今……”

王越歎了口氣,抬頭四顧,目光越過駐守在四處的官軍,看向更遠處,不少身形精瘦的漁民,在岸上撿拾著零零散散的,被漲潮的海水衝上來的海魚,打算借此拿到鎮子裏賣出去,好換些銀錢過冬。

如今已經是十月中了,天氣漸寒,但是這些漁民卻依舊衣衫單薄,可見其生計有多麽艱難。

收回目光,王越重新開口,道。

“現如今的狀況,別處不說,單是漳州府,沒有田地,隻能依靠捕魚為生的百姓,就有數千戶,下官這些日子,跟著大人剿倭,有些事情也看在眼中。”

“這些倭寇,固然有和地方鄉紳勾結的,但是,那都是些頭目的人物做的事,像是一些底層的倭寇,大多,也都是活不下去,落草為寇罷了。”

“下官無意為這些賊子辯解,但是,以下官淺見,如若不能解決這些百姓的生計問題,那麽,這倭寇恐怕是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啊……”

這番話說完,於謙沉默片刻,隨後,抬頭看著王越,道。

“所以,你覺得應該開海?”

這話的口氣略顯嚴厲,以致於,讓王越的心頭也是一顫,心中原本堅定的答案,也產生了一絲動搖。

最終,麵對著於謙的目光,王越低頭道。

“回大人,下官也不知道,但是無論如何……”

話至此處,王越又抬起頭,目光也變得堅定起來,道。

“無論如何,下官覺得,身為朝廷命官,理當為民請命,這些沿海居住的百姓,也是大明的子民,若是坐視他們窮苦度日,而毫無作為,下官於心有愧,所以,總要做些什麽,海禁之策,乃是朝廷大政,下官不敢妄議,但是,的確不妨是一個可以嚐試的辦法……”

這番話說完之後,王越再次低下了頭,不敢看於謙的臉色,他倒是將心中的想法都說了出來,但是,結果如何,卻不知道了。

不過,也因為他低下了頭,所以,沒有看見於謙臉上一閃而過的讚許。

所以說,這就是他欣賞王越的地方,有一顆經世濟民的心,同時,卻又不被舊有的規則所束縛,敢想敢做,但是,卻並非魯莽的往前衝。

剛剛他的這番話,雖然認識還不夠深入,但是,在於謙看來,初入官場不過三四年的功夫,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既然如此的話……

於謙正這般想著,一旁的兵士忽然來報,道。

“少保大人,有聖旨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