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2 / 2)





這位成國公如此費心費力,卻隻是想救任家這麼一個即將家破人亡的家族,也不知道圖的什麼,難不成,真的就是惻隱之心,想到了當初的自己?

不過,無論目的是什麼,但是總歸,這萬民書是遞上來了,任弘孝道至純的舉動,也有諸多百姓見證,名聲遠揚。

這件事情背後有沒有人操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事實已成,任家該如何處置……

「陛下,任弘的確孝心可嘉,但是國法在上,任禮所犯數條大罪,皆是抄家滅族之大罪,陛下不加株連,隻改流放,且允任府上下六十以上老人留京奉養,已是天恩浩蕩,豈可再加寬恩?」

「若是如此,置國法綱紀於何在?」

朝廷上的政務,想要達成一致是基本不可能的,朱儀的奏本剛剛遞上去,立刻便有大臣站出來反對。

不過,奇怪的是,朱儀卻沒有開口反駁,而是稍停了片刻,似乎在等待什麼,果然,不多時,便又有禦史上前,道。

「陛下,任禮的確罪不可赦,但是,自古孝義尊親之道,乃治國之本也,任弘一片孝心,感天動地,令京師百姓為之傳頌,可見其德行可彰天下,如此至孝之人,若不寬恩,恐失萬民之望,還請陛下三思。」

這番話說的平平無奇,但是,隨著有大臣讚同對任家寬恩,朝堂上的氣氛開始熱鬨起來。

「陛下,臣以為不妥,截殺貢使乃是大罪,更何況,任禮還有殺良冒功之罪,若不嚴懲,則軍中綱紀難以嚴肅,恐令邊軍將士寒心,請陛下明鑑。」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緊隨其後的,卻是中軍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張輗!

隨著勛貴當中也有人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朝中的大臣們頓時開始各抒己見,涇渭分明的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應該額外寬恩,以彰孝道,另一派則認為,國法綱紀不容輕忽,不應再加寬恕。

兩派人就這麼在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議論紛紛。

但是,站在前端的一眾大老們,卻默默的對視一眼,眯起眼睛,將眼神同時落在了朱儀的身上。

這位成國公,復爵之後首次在朝堂上出手,便是不凡啊!

且不說從任弘為任禮收屍的一係列舉動,在京城上下造成的影響,單說是這朝堂上的奏對,這位年輕的國公爺,便比其他的勛貴們,手段高出了不止一籌。

剛剛的情景,要是往日的張輗或者焦敬,陳懋等人,作為上奏者,聽到有反對的聲音,一定會忍不住直接反駁。

這樣做當然沒錯,但是,卻很容易將政務問題,變成立場問題。

當某一陣營的聲音完全相同的時候,那麼,另一陣營必然持相反的意見,這是朝堂上最常出現的狀況。

往日裡,一旦有大批的勛貴主張某個方向時,文臣必然要出手彈壓,至於勝負之分,要看最後誰占理,誰能得聖心,或者是誰的力量更大,不一而是。

但是這種情況,往往就變得不可控了,這種例子有很多,明明就是一件單純的政務,可因為上奏的人身份原因,動用的勢力原因,到最後會演變成文武之爭,讓許多沒有利益牽連的大臣,紛紛下場,引發朝堂風波。

而這一回,朱儀顯然要聰明的多,他非常清楚,事情鬨得這麼大,朝堂當中,一定有憐憫任家的大臣存在。

如果他先說話了,那麼事情升級成勛貴為任家爭取利益,這些大臣礙於立場,不管心裡是怎麼想的,都不會再開口了,而且,立場之爭一旦發生,就複雜的多,難以達到目的了。

所以,他並不著急反駁,而是擺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等到文武大臣當中都有人自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再行乾預。

如此一來,文武兩大陣營,都有持各種意見的人出現,那麼,這就是一件純粹的政務,而不摻雜其他的立場問題。

當然,對於這幫大老們來說,他們看的更透,其中有不少人,在看到最初出來反對的禦史時,都不約而同的想起,這個禦史,早年曾經受過前成國公朱勇的恩惠,在土木之役後,也曾為成國公府說情。

至於張輗……更不必說了,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是親家,想要通個氣,更是簡單的很。

但是,這手段雖然簡單,可卻成功的澹化了朱儀在其中操縱的痕跡,不可謂不高明。

於是,一眾重臣的眼神都有些複雜,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看來,這位成國公雖然年輕,可卻不是個好對付的人啊!

底下吵了一陣,天子終於抬起頭,輕咳一聲,於是,殿中頓時安靜了下來。

「萬民書朕看過了,此子的確孝心可嘉,內閣和六部的幾位先生,覺得任家可否寬恩?」

天子一開口,就點了這些重臣,他們自然也不好再閉口不言。

相互對視了一眼,內閣俞士悅率先道。

「陛下,臣以為任家不可寬恩,任弘雖孝心可嘉,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任禮所犯並非小罪,乃是動搖朝廷威嚴體統的大罪,必定要殺一儆百,從嚴處置,否則國法綱紀威嚴不在,更難震懾不法之人,至於任弘,的確孝道純然,臣以為,可以寬赦其一人,令其留京奉養府中長輩便可。」

如今這件桉子,既然朝堂上已經吵了起來,那麼,哪怕是他們這些人,說話也要留幾分餘地。

俞士悅的這個方案,算是比較折中保守的,好處是周到。

但是,也有反對的,緊隨其後,都察院陳鎰便道。

「陛下,孝道是孝道,律法是律法,朝廷既已定下對任家的處置,那麼既然桉情並無反覆,便不應隨意更易,否則不僅有朝令夕改之嫌,更會讓諸多宵小,覺得可以通過這種手段逃過朝廷懲治,對社稷有害無益,故而臣以為,陛下可下旨表彰任弘一片孝心,但是,對於任家的處置,依舊應當維持不變……」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