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同樣的一段話,菲利普和亨利聽完後,得到的結論截然不同。
“我們有沒有可能雇傭更多的華工?”亨利關心的是利潤。
“人性化管理!很有意思——”菲利普更關心新名詞。
“我們正在試圖和清國聯係,雇傭更多的華工,但是這並不容易,華人有濃重的鄉土情結,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離開家鄉。”山姆也很無奈,以前雇傭山姆的金礦主就打過華工的主意,但是並沒有成功。
對於華人的鄉土情結,其實歐洲人是很難理解的。
從大航海時代開始,隨著歐洲殖民世界的腳步,對於很多白人來說,移民是一件很常見的事,很多在歐洲生活不下去的白人,很願意到各個“新大陸”去碰碰運氣。
有些人運氣很好,比如開普前總理,德比爾斯統一礦業公司的老板塞西爾·羅得斯,他在1870年來到開普時一無所有,短短十年後,塞西爾·羅得斯就白手起家創立了“德比爾斯礦業公司”,又過了十年,塞西爾·羅得斯領導的進步黨在開普殖民地的議會選舉中獲勝,塞西爾·羅得斯組閣,擔任開普殖民地總理。
即便運氣不好,歐洲白人憑借著他們的一身白皮,也能很輕易的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置辦下一份家業,然後雇傭一些本地土著,從此就能過上沒羞沒臊的奴隸主生活。
這可比在歐洲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強多了。
遺憾的是,大航海時代幾乎沒有華人的參與,清國的閉關鎖國,導致華人和整個世界脫節,根本沒有機會參與到殖民世界的過程中,甚至於,清國對於華人的人口流動進行嚴格限製,所以說,與其把華人不願離開故土的原因歸結為“鄉土情結”,不如說是清朝的閉關鎖國,才是華人和世界脫節的根本原因。
“我想這個問題我可以解釋——”羅克知道清國對華人的限製有多嚴重,所以羅克根本不準備和清國上層聯係,而是另辟蹊徑:“——我想我們在雇傭華工這個問題上,陷入了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我們為什麽一定要和清國政府聯係,難道我們就不能通過商業運作的方式,把工人從清國帶出來嗎?”
沒錯,羅克根本沒準備通過清國高層解決這個問題,找清國高層,這個問題也永遠無法解決。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清國統治者不希望華人外流,他們希望華人永遠留在清國,當他們的奴隸,供養他們那些所謂的鐵杆莊稼,世世代代被他們奴役。
所以,通過清國高層,永遠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羅克把希望寄托在商業運作上,和政客相比,商人的嗅覺更敏銳,解決問題的態度更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更加靈活,有些問題如果放到朝堂上,估計吵吵嚷嚷永遠也無法解決,但是如果交給商人,解決起來就會很容易。
比如解決勞動力問題,商人在這個問題上就更有優勢。
“不不不,商業運作,估計隻能解決一部分問題,要想從清國雇傭大量工人,必須和清國政府聯係。”菲利普也是政客,所以菲利普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是政客思維。
“市長先生,我們不需要大量工人,我們隻需要一千五百人,或者是兩千人,就能保證金礦全力運行。”山姆扔上最後一根稻草。
是的,對於整個約翰內斯堡來說,要解決勞動力問題或許需要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
但是對於馬蒂爾達金礦來說,要全力開工並不需要太多工人,有個兩三千人足夠,這點人,相對於清國的數億人口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也不需要德蘭士瓦臨時政府和清國政府溝通,說句難聽的,找一兩個奴隸販子,就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
考慮到示範效應,如果華裔礦工在馬蒂爾達金礦表現出色,那麽不需要德蘭士瓦政府出麵,約翰內斯堡的礦場主們就會主動通過各種渠道雇傭華工,政府完全可以坐享其成。
“嗯,可以,試試看——”菲利普也不傻,馬上就明白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那就試試看——
——
胡佛作為奴隸販子,效率還是很高的,十月底,第一批3000名華工順利抵達約翰內斯堡。
“該死的美國人——”德比爾斯統一礦業公司約翰內斯堡分公司總經理艾登看著列隊走出火車站的華工忿忿不平。
這些華工並不都屬於德比爾斯統一礦業公司,大約有一半華工屬於馬蒂爾達金礦,馬蒂爾達金礦的總經理山姆此時也在火車站,他正在應付稅務局和移民局官員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