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對於英國海軍的忍耐力已經達到極限。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政府要是緊緊手,別說五艘“國王”,再來“五艘”也沒問題。
“國王”級戰列艦之所以遲遲無法啟動,根源就在於英國政府對英國海軍的不滿。
英國海軍現在依然堅持“巨艦大炮”思路,堅持發展戰列艦,而不是南部非洲從一開始就堅持的航空母艦。
這就跟索姆河戰役之後,麵對德國密集的機槍火力,依然采取紅線戰術一樣愚蠢。
很多事根本無法用常理解釋。
塞西爾·羅德斯殖民羅德西亞期間,就已經出現過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的神話。
可惜這個神話卻沒有引起英國對重機槍的重視,這才有了索姆河戰役中一天陣亡六萬人的悲劇。
航空母艦也一樣。
英國是全世界最先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世界大戰後,航空母艦表現出來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可是依然無法引起英國海軍的重視。
多半也不是。
這根英國皇家海軍的現狀有很大關係。
英國現在還活著的海軍元帥,約翰·傑力科出生於1859年,查爾斯·馬登出生於1864年,戴維·貝蒂出生於1871年,羅傑·凱斯出生於1872年,都已經是六七十歲的人了。
英國現在一共有9位海軍元帥。
已經退出現役的不說。
還在服役的海軍元帥,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了解現代海軍發展趨勢,隻能牢牢抱住“巨艦大炮”主義,維護皇家海軍最後的榮耀。
英國政府希望英國海軍也能像南部非洲,和去年一口氣上馬五艘“約克城”的美國一樣,加大對航空母艦的重視力度。
前年在英國政府的強力乾涉下,皇家海軍總算是造了兩艘航空母艦。
不過和南部非洲、美國相比,皇家海軍就像一頭老邁的耕牛,抽一鞭子就走一步,不抽就不走,南部非洲的“島嶼”級都已經服役三艘了,英國的兩艘航空母艦距離完工交付依然遙遙無期。
羅傑·凱斯知道英國政府對英國海軍有多失望。
內維爾之所以選擇羅傑·凱斯,也是希望通過羅傑·凱斯,來為一潭死水的皇家海軍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當然事情比羅傑·凱斯的預計更加複雜。
《華盛頓晚郵報》對“維多利亞”事故內幕進行公開報道,使英國政府和皇家海軍徹底陷入被動。
內維爾終於果斷了一次,以最快速度對“維多利亞”事故中遇難的工作人員家屬進行賠償,滿足遇難人員家屬的所有要求,從而撤銷遇難人員家屬對英國政府和皇家海軍的控訴,避免情況的繼續惡化。
喬·約翰也被釋放,低調離開英國本土,在保護傘公司雇傭兵的保護下返回南部非洲,沒有接受任何媒體采訪。
這還沒完,英國政府決定啟動對“維多利亞”事故的調查,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按照英國政府的一貫作風,調查報告的出爐多半遙遙無期,到時候隨便找個不知名的地方小報公布下,也算是給公眾一個交代。
這也是英國政府和皇家海軍的一貫風格了。
英國政府和皇家海軍的采購製度,都是需要公開招標的。
公開招標也可以作弊。
比如皇家海軍要采購一批咖啡杯。
皇家海軍就選擇一個不知名,根本沒幾個人看的小報公開這個信息,程序上完全合法。
同時為了進一步精確定位。
皇家海軍還會規定,這個咖啡杯要符合某種標準。
這個標準,隻有某個皇家海軍事先選中的企業才知道。
於是就隻有這個企業才能中標。
現在知道為什麽某些咖啡杯一個就要一千美元了吧。
一千美元一個的咖啡杯,成本多半不超過十美元。
喬·約翰抵達鯨灣港的時候,鯨灣造船廠也接到了英國政府的詢價傳真。
沒錯,是英國政府發來的,不是英國海軍發來的,也不是英國戰爭部發來的。
“報多少?”南部非洲海軍裝備部部長董博文喜氣洋洋,來自英國海軍的這種大單不常見。
英國政府這一次不僅要采購十艘“幽靈”潛艇,同時還要采購十艘“德班”級輕型巡洋艦。
正常情況下,這兩個單加起來,總額肯定超過2000萬蘭特的。
雖然趕不上法國人的億元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