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會議進行的同時,意屬東非正在按照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意願進行改造。
薩爾會議的最大成果是劃分了南部非洲和英國、法國在非洲的勢力範圍。
其實就是瓜分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
按照誰打下誰治理的原則,意屬東非暫時歸南部非洲管理,阿比西尼亞帝國也成為南部非洲的勢力範圍。
阿比西尼亞帝國複國後,剛剛登基的伊姆魯一世向南部非洲聯盟遞交了加入申請。
羅克很愉快的批準了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申請,阿比西尼亞帝國正式成為南部非洲聯盟的一員。
去掉阿比西尼亞帝國之後,意屬東非其實隻剩下意屬索馬裏和意屬厄立特裏亞,總麵積大約60萬平方公裏。
就這麽點地方,中間還隔著英屬索馬裏和法屬索馬裏,情況有點複雜。
在殲滅了意大利東非軍團之後,英國在東非的殖民地和馬赫迪王國的安全已經得到保障,羅克主動提出讓第二集團軍從英屬東非和馬赫迪王國退出。
溫斯頓很懂事,沒有等羅克提出,就主動邀請南部非洲軍隊進駐英屬索馬裏,同時表示將撤出英國在英屬索馬裏的所有軍隊。
這已經是極限了。
要按照小斯的說法,溫斯頓乾脆將英屬索馬裏送給南部非洲得了。
可是事情沒有這麽簡單,溫斯頓這個首相跟羅克不一樣,南部非洲很多事羅克都可以一言而決,事後再通知國會,舉手表決意思一下就行。
溫斯頓不管做什麽事都需要先經過國會討論後,並且批準後才能實施。
前段時間的“島嶼換驅逐艦”計劃,就曾經在英國國內引起巨大爭議,溫斯頓因此飽受批評,部分國會議員甚至將溫斯頓貶為“英奸”。
但是德國潛艇的威脅迫在眉睫,時刻威脅著英國的航道,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那麽養尊處優的國會議員們,也不得不將英國的“國菜”作為主食,這肯定是絕大部分國會議員都無法接受的。
所以不得不同意溫斯頓的提議。
不過這也為溫斯頓日後的窘境埋下禍根。
別管“不列顛大空戰”時,英國的情況有多危險。
既然溫斯頓做出了“島嶼換驅逐艦”的決定,那麽就要接受由此引發的後果。
等戰爭結束,德國人的威脅接觸,英國肯定是要秋後算賬的,到時候溫斯頓就將為此付出代價。
這就跟內維爾的綏靖政策一樣。
內維爾的綏靖政策,同樣也需要英國國會批準的。
如果英國國會不同意,那麽內維爾就沒有權力跟小胡子簽訂《慕尼黑協定》。
在小胡子悍然撕毀《慕尼黑協定》之後,內維爾成為替罪羊黯然下台,在一片爭議聲中死去,《慕尼黑協定》也將成為內維爾一生最大的汙點。
“島嶼換驅逐艦”也一樣。
搞不好也會成為溫斯頓一生最大的汙點。
所以溫斯頓隻能做到這個程度,不可能將英屬索馬裏直接送給南部非洲。
即便英屬索馬裏對於英國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可言。
至於法屬索馬裏。
在法國投降後,法屬索馬裏甚至都沒有等到自由法國成立,就被第二集團軍順手收入囊中,戴高樂連法國在亞洲的殖民地都能送給南部非洲,法屬索馬裏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法屬索馬裏的麵積隻有2.32萬平方公裏,另一個時空,這裏是全世界外國軍事基地最密集的地區。
雖然名義上,法屬索馬裏和英屬索馬裏還不是南部非洲的領土,不過在英國將駐紮在柏培拉的印度部隊撤走之後,紅海沿岸非洲部分的沿岸地帶,除部分英國殖民地之外,已經全部屬於南部非洲所有。
意屬東非投降的時候,境內大概有25萬意大利移民。
東非軍團不算。
意大利東非軍團主要成員是殖民地仆從軍,隻有少量軍官是意大利人,他們現在都被編入戰俘營,正在第二集團軍的看管下,對意屬索馬裏、英屬索馬裏、法屬索馬裏、以及意屬厄立特裏亞沿岸的港口進行改造。
港口改造可以算是南部非洲的傳統技能了。
在上述地區,有很多適合開發成為港口的地區,卻因為英國法國意大利殖民政府的無能,數十年來毫無改觀。
整個紅海沿岸和索馬裏地區,能叫得出名字的港口,隻有摩加迪沙和柏培拉,吉布提現在都不叫吉布提,而是法屬索馬裏。
客觀地說,英國和意大利的殖民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已經儘了最大能力。
不過這個“最大能力”是他們認為的,跟南部非洲標準相比,還有較大出入。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畢竟殖民政府既沒錢又缺人,就算想發展殖民地也有心無力。
南部非洲有錢。
意屬東非軍團投降後,憑空多出來近30萬勞動力,東非軍團裏的意大利軍官還想在投降後,得到和身份相匹配的待遇,這在南部非洲是不可能的。
南部非洲的一貫態度是不勞動者不得食。
“是的,我們一貫提倡不勞動者不得食。”馮伏在接見托尼·佩萊格裏尼時,多次向托尼·佩萊格裏尼強調。
“可是你怎麽能讓高貴的意大利王國·軍官,和那些低賤的殖民地仆從軍士兵一樣從事體力勞動呢?”托尼·佩萊格裏尼無法接受,他還真不是故意侮辱那些殖民地仆從軍士兵,此時大多數歐洲人眼裏,不僅僅殖民地仆從軍士兵,所有殖民地土著都是低賤的。
包括南部非洲在內。
南部非洲人也是這麽認為的。
雖然南部非洲人從來都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