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克把馮·布勞恩和瓦爾特從德國弄到南部非洲,一部分是因為馮·布勞恩和瓦爾特的能力,另一部分是為了遲滯美國和俄羅斯在火箭這方麵的研究。
如果可以的話,當然是徹底阻斷更好。
不過羅克也清楚,阻斷是不太可能阻斷的,能儘量遲滯,已經是羅克最大程度努力之後的結果了。
美國在火箭領域這方麵,還有馮·卡門這樣的猛人,所以有沒有馮·布勞恩,美國遲早都會在火箭這一領域取得突破,早晚而已。
俄羅斯更恐怖。
俄羅斯雖然沒有馮·卡門和馮·布勞恩這樣著名的天才,可是在俄羅斯龐大而又臃腫的體製內,不著名的卻不知道有多少。
羅克還記得,另一個時空,俄羅斯可是先於美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
美國得到了馮·布勞恩和他的研發團隊。
俄羅斯隻得到了一些研究資料和實物。
最終在火箭研究這個領域,俄羅斯卻能領先於美國。
如果不是美國如有神助一般在月球上飆車,那麽星球大戰誰輸誰贏還不好說呢。
這就是體製的力量。
在嚴密的體製麵前,所謂天才更多是通過造神運動樹立起來的領軍人物,除非強大到尼古拉·特斯拉那種逆天的程度,否則能起到的作用就很有限。
羅克深知體製的價值,也知道造神運動的作用,所以南部非洲從一開始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兩者並不衝突,製度可以保證底線,神可以擴大影響力,尼古拉·特斯拉這樣的人幾百年隻出一個,沒了神,難道科技就不需要進步了嗎。
所以對於馮·布勞恩和瓦爾特,隻要他們沒有太大問題,那麽就會成為南部非洲聯邦政府的最佳宣傳工具。
這又是一個千金買馬骨的示範效應。
南部非洲想不斷向前發展,就需要從全世界範圍內不斷吸收各種高素質人才,如果連馮·布勞恩都能在南部非洲一展所長,那麽其他人不遠萬裏來到南部非洲,也一定能實現他們的南部非洲夢。
關於“南部非洲夢”這一點,宣傳工作其實從很多年以前就已經開始了,羅伯特·葛達德和魯道夫·迪賽爾,都是南部非洲夢的代表人物,一時瑜亮。
葛達德和迪賽爾,跟尼古拉·特斯拉還不一樣。
特斯拉在來到南部非洲之前已經成名,雖然被愛迪生各種打壓,經濟上已經破產,特斯拉依然憑借對電力領域的貢獻,成為美國電力工程師協會的招牌人物。
葛達德和迪賽爾雖然也都是各自領域的天才,但是在來到南部非洲之前,並沒有在各自的領域內達到類似特斯拉的高度,這就給南部非洲的宣傳留下最好的便利。
馮·布勞恩跟葛達德和迪賽爾又不一樣。
葛達德和迪賽爾在成長為行業領軍人物之前,雖然淪為媒體口中的笑柄,總還是自己人,沒有脫離這個範疇。
馮·布勞恩卻因為V2火箭,給英國造成巨大損失,所以針對馮·布勞恩的宣傳,肯定就跟葛達德和迪賽爾的側重點不一樣。
現在這個工作實際上已經開始了。
前麵說過,馮·布勞恩來到南部非洲,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美國希望南部非洲能將馮·布勞恩交給國際法庭審判。
那麽如何為馮·布勞恩洗脫罪名,就成為南部非洲媒體的主要任務
想洗脫馮·布勞恩的罪名也很簡單,把馮·布勞恩同樣描述成德國發動戰爭的受害者就行了。
於是在南部非洲的報刊雜誌上,馮·布勞恩從V2火箭的總設計師,搖身一變成為被德國政府逼迫參與火箭研究的受害者。
縱然如此,身為和平主義者的馮·布勞恩,依然在V2火箭的研究上有所保留。
這就等於是明確告訴英國人,別再追究馮·布勞恩的罪行了,如果不是馮·布勞恩手下留情,V2火箭的性能會更強大,英國遭受的損失也會更大。
至於英國人信不信,羅克不在乎。
英國如果因為馮·布勞恩就跟南部非洲翻臉,那麽就表示南部非洲對於英國來說,還沒有到不可取代的程度。
既然不可取代,那麽關係就不夠牢固,即便沒有馮·布勞恩,也會有蘭德金礦、蘇伊士運河、英鎊,等等等等,關係遲早會崩。
馮·布勞恩雖然重要,跟蘭德金礦和蘇伊士運河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至於英鎊就更不用說了,跟英鎊的國際地位相比,馮·布勞恩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為了避免南部非洲人對馮·布勞恩的抵觸,南部非洲在對內宣傳上也一視同仁,馮·布勞恩自然也能看到報刊雜誌有關他的報道。
“這就是我的信心來源,即便南部非洲人看不上我在火箭領域的天賦,隻要我還有價值,南部非洲人就不會放棄我。”馮·布勞恩對自己的認識很清晰,隻要南部非洲需要,馮·布勞恩會無條件配合。
“即便為此放棄火箭研究,值得嗎?”瓦爾特的心情總算平複了點。
跟馮·布勞恩相比,瓦爾特的職位雖然更高,重要程度明顯要低一籌。
南部非洲連馮·布勞恩都可以包庇,瓦爾特自然更沒問題。
當然了,如果從火箭研究所所長,變成南部非洲的宣傳工具,重要程度肯定不一樣。
“總得先活下去,才有機會實現夢想。”馮·布勞恩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
羅克也沒放棄,他在努力維護俄羅斯和西線盟軍的關係,不希望看到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三戰就以另一種方式展開。
機會還是有的,波斯坦。
隨著德國戰敗投降,歐洲戰事終於結束,接下來就要瓜分勝利果實了。
“這不是饕餮盛宴,甚至連蛋糕都算不上,隻是一枚戰爭苦果,偏偏我們還不能拒絕。”楊·史沫資總結的很到位,作為少數全程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的人,楊·史沫資對於戰爭實在厭倦了。
就在德國宣布投降的當天,楊·史沫資就向羅克遞交辭呈,要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
羅克以遠東戰事尚未結束為由再三挽留,南部非洲也確實需要楊·史沫資這個最了解歐洲的人,在接下來的分贓會議上,儘可能為南部非洲爭取利益。
也沒什麽“贓”好分了,德國打到現在已經油儘燈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楊·史沫資都想不出來,德國還有什麽東西,是值得南部非洲爭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