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基業四(1 / 2)





楊凡進來時,宋應升正在和教員們開會討論教材的最終定稿。【Google搜索.com】

「這個漢語拚音方案真是太好了,隻要學會了拚音,就可以自己對著字典自學。」

「是啊,楊東主送來的這些字典也非常好,還有字和詞的解釋。每個學生發一本,對照著拚音就可以自學,就是簡繁體對照表我不太明白,這詞典裡,把我們常用的字叫繁體字,每個字還都對應著一個簡體字,這些簡體字有的民間有用的,叫缺筆字,但大多數我不認識。」陳觀雅說道。

楊凡說道:「所謂的簡體字就是簡化了漢字的筆畫,是給那些種田的、做工的人用的,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學習,複雜的字他們記不住。完整的字,讀書人用,這些缺筆字就讓百姓來用。這也體現了讀書人的尊貴。」

眾人看到楊凡來了都站了起來作揖。楊凡擺擺手讓大家不要多禮。

楊凡坐下後,就開始聽取宋應升匯報近期學校的情況,他知道,楊凡過來就是視察情況的,有什麼困難要趁楊凡在這裡儘量提。

陳觀雅是一個秀才,家裡本來是小有田產,家裡也一直支持他讀書,可大明的科舉實在是太難了,他考到了秀才就再無寸進。

如今家裡的財產也花費的差不多了,他常年讀書,體力不行,不能做工和種地,而且已經四十歲了,隻好放棄了科舉這條路。

在家鄉本族辦的私學當老師,教十四五個孩子,勉強養家餬口。

他的本家同學陳舉人,接到宋應升的信,就推薦了他,在興禾書院做教員,秀才一個月給三錢銀子,提供住房,全家食宿免費。一年還發春夏秋冬四套衣服。

這麼好的待遇他激動壞了。趕緊回家和老婆商量了。老婆也支持他去。現在賺的錢太少了,兒女眼見長大,花錢的地方太多。

他立刻就辭了館,帶著老婆和三個女兒、一個幼子趕赴遵化。

到這裡一看,條件很艱苦,新的宿舍和教室還在修建,隻能住棉帳篷。

但宋應升山長人很好,求賢若渴,保證新房建好第一個就分他一套。

先預支了三個月的薪水,便於安頓。額外還給了一兩銀子的安家費。如果住不慣帳篷,可以在城裡租房。

他和老婆商量,帳篷是棉的,現在住著也很暖和,在這裡還可以在學校的食堂打飯,錢就可以省下來。這些年他們家孩子多,也沒有什麼積蓄,這一兩九錢銀子他們準備攢下來。

宋山長看他家孩子多,比較困難,還安排他老婆去食堂工作,每個月有一錢五分銀子的工錢,孩子該去幼稚園的去幼稚園,該上學的去上學,都是吃住免費,一家人都安排的妥當,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來。

考科舉雖然不行,可是做起教學工作,他發現自己非常得心應手,這段時間協助宋山長管理各種繁雜事務成績斐然,宋山長也刮目相看。

「我這次過來就是來解決問題的,學校現在還有那些困難,大家都提提。」楊凡說道。

陳觀雅猶豫了一下說道:「東主,天氣越來越冷了,目前棉衣還沒有發下來,另外帳篷雖然是棉的,但是到了數九寒冬,也是需要取暖的,之前城外聚集的流民為了做飯和取暖,把附近的山林都砍伐了,現在打柴要走很遠,現在柴薪很貴。」

「這個好辦,我讓鐵廠鑄造三百個鐵爐子送過來,近期實驗的蜂窩煤也成功了,我安排人入冬前給所有帳篷安裝好取暖設備。棉衣我催一下,採購的棉花和棉布都已經到了,被服廠那邊正在縫製。那邊人手可能不足,回頭內部招一下人,家屬裡有會做衣服的女人和姑娘都可以去被服廠做工。」

宋應升說道:「那可太好了,還可以給家屬們增加一分收入,就是用女工就怕風評物議不太好,會有閒話。」

「這個好辦,設立專門的女工車間,管理也用女子,男子不得入內。」楊凡說道。

「這樣就太好了,東主考慮的周到。」眾人一片讚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