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開通草原航線(1 / 2)





猴子直接下訂單採購自行車車架以及飛輪鏈條等部件,很快就傳送了過來。

宋應星放下大壩那邊的工作,來這邊兒指揮組裝這些人力螺旋槳。

現在大壩那邊已經上軌道了,技術人員和工頭按照既定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就行,每件事都有專人負責,不用宋應星事事躬親。

十條大型漕船已經拖了過來,正在甲板上橫向安裝工字鋼結構,然後再兩舷外側安裝推進器。

一側二十台,兩側一共是四十台,再加上尾部的五台和船舵。就基本改造好了。

安裝還是非常方便的。

本來楊凡以為直接用螺栓直接固定到船板上就可以。一開始楊凡想直接安裝在船舷側麵的木板上,宋應星研究了一下感覺不行。

船板的強度太低,這樣用不了太久就會被不斷變換方向的的力量,弄得開裂,把螺栓脫出來,船板是木質的,船板漏了,船也給弄報廢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在甲板上橫向安置鋼架,把推進器安裝在鋼架上,這樣才保險。

楊凡聽取了宋應星的意見,先用十條漕船改造一批。

安裝很快,天黑時就基本都弄完。

第二天一早,這十條船從運輸處弄來了足夠的船夫,開始下水試航。

順流逆流,滿載和空載都試驗了一下。

在河裡跑了足足一天。

最後統計發現, 順流能跑到七八節的樣子,逆流滿載最低隻有兩節半, 最快能到四節。平均三節差不多的樣子。

雖然慢些, 但是能用就解決了大問題。

這些漕船, 一條可以運載八百擔左右的貨物。運力遠遠超過馬車。

明代一擔合今天120斤,八百擔大概是48噸的樣子。

因為安裝推進器材和固定用的鋼材耗費了一些重量, 大概可以運載45噸的貨物。

這個運力,已經非常驚人了。

隻不過以前這些船是搖動船櫓來推進,或者水手撐杆推進的。

現在都改成四十五個人, 靠踩踏自行車的飛輪來帶動。操作人員增加很多。原來的漕船,隻用十個人就可以操作,逆水行舟時就用縴夫。

現在人員雖然增加到五十人,不過屬於自主動力航行。不再需要縴夫,使用的彈性更大, 理論上那裡都可以去。

順流的時候不用這麼多人, 可以輪換休息, 逆流時, 就需要全體出動,一起踩踏來驅動,如果人員疲勞了就靠近河岸邊下錨, 停下來休息一下然後繼續出發。

或者採取兩班倒的方式,每次用一半的人,這樣速度會下降到兩節不到, 大概時速三點四公裡左右。

試航成功後,把這十條改造好的人力漕船交給水運大隊運營。以後就不再需要和縴夫們打交道了, 可以自由的在薊運河和海河流域上下航行。

楊凡後續根據需要, 再改造一些投入使用, 基本就可以滿足需求。

第二天,黃三帶著五百士兵,以及輜重登上了這十條船。

楊凡已經開始擴軍,利用團練老兵做軍官, 招募新兵。

一千五百個老兵集體升為伍長。每個人帶四個新兵, 加上原有的軍官楊凡把軍隊擴大到了九千人。

重新編為三個團。每個團三千人, 下設五個營或者大隊。編製和以前一樣,還是五百人一個大隊或者叫營。

每個營分為五個百人的中隊。下麵還是設立三個小旗。每個小旗分三個夥, 一個夥分兩個伍。

這三個團對外要有一個合理的名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