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守禦千戶所成軍二(1 / 2)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軍官。

這就是楊凡治理衛所的宗旨。

因為軍戶是不能脫籍的,所以不是流水的兵,可官員是可以找門路調走的,你們能適應這裡的生活就適應,不能適應你們自己找門路調走,你們能找門路調來, 就自然能找門路調走。

第一年,楊凡給提供糧食,按照人口,每人每月玉米茬子三十斤。從千戶到士兵都一樣。以後就要自給自足了。

按照大明的衛所製度,軍官是有少量軍餉的。這部分按理應該是兵部出。可現在寧遠城都因為欠餉鬨兵變,楊凡就更別指望了。隻好自己給六百來個軍官吏員發工資。每月從一兩銀子到千戶的十兩不等。

百戶千戶們要是嫌少,也可以不領,因為這是楊大人自己的錢, 算是借給守禦千戶所的, 以後要歸還的。

至於武器鎧甲,皇帝還算是負責任,畢竟楊凡之前立下擎天保駕的大功,讓王承恩親自去工部和兵部的作坊和倉庫為楊凡的兵配齊了武器裝備和盔甲,嶄新的鴛鴦戰襖。

鴛鴦戰襖這都東西其實就是一件棉大衣。應該是秋冬季節的軍服。表麵是紅色,裡邊填充棉花。長到膝蓋,窄袖。夏季應該還有別的單衣軍裝。

皇帝畢竟以後還要用楊凡的兵,給他好的裝備就是為自己考慮。所以,王承恩給每個士兵都分發了長矛一根,弓一支,箭三百支。腰刀一口。

鎧甲上,士兵一人一套鎖子甲,小旗、總旗、試百戶、百戶都是一套魚鱗甲。副千戶和千戶、守禦千戶都是一套精良的山文鎧。

馬匹上,朝廷也缺,隻給撥付了一百匹軍官乘用的戰馬。楊凡雖然自己有馬, 但是朝廷的軍隊他不願意投入,一百匹就一百匹,除了千戶級別的給配馬匹外, 其他人都沒有,剩下的馬匹用於傳令兵和夜不收偵察兵。

楊凡每十天來這裡一次,來了就要會操,檢查工作。

每次都是完不成任務的,犯了錯的,排成一排,打軍棍,場麵甚是壯觀。連三個千戶也被狠狠收拾了幾次。

這些軍官發現,他們根本就調不動底下的任何一個小旗。這些基層的步兵分隊都是在總旗的帶領下嚴格訓練。他們這些軍官自己也要參加這種嚴酷的練兵活動。他們根本吃不了這個苦。

楊凡來了,全服鎧甲武裝,背著行李補給跑操,每人負重六十多斤。楊凡帶頭跑在最前麵,一共二十裡地。

把這些軍官折騰慘了。

撈不到錢不說,軍戶家裡的大姑娘小媳婦更是摸都摸不到,還整天射箭、練兵、跑操。這他媽的是人過的日子嗎。

陳登是從天津調來的,任副千戶。他在那邊吃不開,本想來遵化發點財,花了不少錢疏通門路才調動到這裡,畢竟遵化是北方冶鐵中心城市,比較富裕。

他是世襲副千戶,從小養尊處優慣了的,哪裡吃的了這個苦頭,關鍵是他還說不出什麼來。

這裡一切事情都講規矩,都似乎大明律和大明軍法規定辦事,一絲不苟。而且楊凡大人來考察,通常是和他們一起訓練。

要求射三十支箭,楊大人自己也射三十支箭,一支都不會少。

跑操二十裡地,楊大人就在最前頭,你跑不動你說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