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蘇不地的糾結(1 / 2)





蘇不地(束不的)的大帳裡燈火通明。東部朵顏諸位領主和塔布囊都匯聚一堂。正在宴飲。

他們今天剛剛趕到多倫城西麵的這塊河曲地紮營的。他們是沿著燕山繞過來的,沒有被多倫的明人發現。

他們準備在其他部落和明人的三大營騎兵混戰時,去抄明人騎兵的後路。

隻要消滅了明人的騎兵。草原上憑藉一座孤城,是守不了太長時間的。這裡的糧食已經讓這些餓瘋了的蒙古人垂涎三尺。

蘇不地是長昂的孫子,此時朵顏諸部的威望最高的首領。大明甚至把朵顏三十六家稱為束部。他有這份榮光,其實全靠他爺。

他爺長昂可是一個能折騰的主,折騰了一輩子。

他活著的時候,是朵顏最後的一次回光返照。

隨著他去世,朵顏徹底衰落下來,蘇不地也就是接著餘威,名義上統領東部朵顏而已。

表麵上蘇不地和東西喀喇沁的汗阿海(拉斯喜布)、洪台吉(布顏阿海)三足鼎立,都是朵顏的首領。

但是實際上,蘇不地並不能像汗阿海和洪台吉一樣統領朵顏三分之一的人馬。東部朵顏隻是非常鬆散的聯盟。諸位塔布囊(黃金家族駙馬)也就是名義上聽調不聽宣而已。

他們家這一支是成吉思汗部將者勒蔑後裔,朵顏衛都督花當重孫,影克長子。

長昂幼失母,由姨母和姑母養育成人。

隆慶元年(1567),長昂之父南下攻入明境,被火器擊斃,後經明廷詔準,襲父職都督。居大寧城(今內蒙古寧城縣)一帶。

長大後娶蒙古右翼喀喇沁部領主青把都長女。

後屢與圖們汗、速把亥、青把都等聯合,襲擾明境。

萬曆三年(1575),南下攻明,被戚繼光擊敗墜馬,險遭擒。他的叔叔,長禿被俘,經納馬鑽刀立誓,獲釋。

十一年(1583),助內喀爾喀領主卜言把都兒等集3萬餘人為速把亥復仇,被明將李平胡擊退。

速把亥,朵顏三位之一泰寧部落酋長,屢次侵犯明朝邊境,為遼東總兵李成梁所殺。

其死後次子把兔兒常欲復仇,屢次侵犯邊境,聯合其餘部落,最終被董一元擊殺。

長昂的妻子,東桂死後,他把對愛妻的感情轉移到了小姨子身上,又強占已適圖們汗的青把都次女(東桂之妹),遂與圖們汗翻臉結仇。

十九年(1591),遭圖們汗和明軍合擊。此後與明朝時戰時和。

二十九年(1601),為了安撫他,明朝許可恢復木市。木市是明代與蒙古、女真族以木材、布帛交換為主的互市。

三十四年(1606),擁兵至山海關前。不久,在行獵途中墜馬死,朵顏衛亦隨之衰落。

蘇不地沒有他爺爺的威風,隻能借著祖宗名頭,還算混的下去。

但是,蘇不地和建奴有很深的仇怨,他和喀喇沁汗也有非常深的矛盾。

所以去年土默特王爺、鄂爾多斯濟農,聯合哈喇沁汗、洪台吉以及朵顏諸部聯合對抗林丹汗的西征時,蘇不地遷沿不去,墨跡了好久。

林丹汗的西征導致漠南蒙古諸部紛紛給皇太極去信,企圖拉攏皇太極出兵,共同對抗林丹汗。

而崇禎皇帝也是看透了,不論大明給不給他們援助,都不會改變他們越來越親建奴的腳步。

1627年後,從鄂爾多斯濟農,到朵顏的那些塔布囊們,正在集體轉向沉陽。

如果說袁崇煥一再堅持的市賞還有效的話,也僅僅是對蘇不地有效。他即不願走近林丹汗,也嫉妒厭惡汗阿海、對建奴更是仇深似海。

崇禎二年的皇太極破關入侵,整個朵顏,隻有蘇不地沒有參與入侵大明,反倒是攻擊被金兵占領的幾座城市。

關於對蒙古的政策,袁崇煥和崇禎有很大的分歧。

其實平心而論,漠南蒙古的力量不足以對抗林丹汗,他們必然要和建奴聯合來自保。

而且因為力量對比的差異,使他們從合作轉而變成了投靠和被保護。

明朝僅僅靠著市賞,是不可能真正拉住朵顏等部的。

饑荒隻是一時的困難,而林丹汗是生死大敵,要搶奪的是草場和女人、奴隸、牛羊。

林丹汗統一蒙古的大誌向,是犧牲各個王爺、濟農、台吉、那顏的利益為代價的。

敵人的敵人,天然就是朋友。所以隻要林丹汗的問題不解決,朵顏早晚還是要向沉陽靠攏。

林丹汗想重新走一遍成吉思汗的道路,靠征伐兼併統一蒙古。但是時代變了,空城計唱第二回就不靈了。

成吉思汗時代,周圍全是處於末期的老帝國。不論是大金、宋、西夏,還是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帝國全部都過了輝煌的頂點,全部在衰落中走向滅亡的途中。

而此時,後金正如旭日東升。

從歷史來看,華夏最能打的一直都是東北人。他們是天生的征服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