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陛下、朵顏拉不回來了二(1 / 2)





塗山硬著頭皮,也隻能把東廠掌握的實際情況說一下。

因為,這件事情事關重大,決定著朝廷對蒙古和建奴的具體政策,不是明哲保身的時候。

「陛下,諸位大人,東廠確實掌握了一些漠南蒙古的具體情況,我在這裡介紹一下,如何決策還要陛下和諸公共同參詳。」

塗山隻是陳述事實,具體怎麼做,那是你們來決策的,他絕不會趟這趟混水。

「去年,林丹汗大舉西征,察哈爾十萬鐵騎橫掃整個漠南。大的決戰有兩次,第一次是趙城之戰。」

塗山去年處理榆林鎮士兵鬨餉、兵變一事時,順便去歸化城見了林丹汗。所以對整個情況非常了解。

塗山開始對去年的事情娓娓道來。

天啟七年七月,喀喇沁諸部與土默特部的「順義王」博碩克圖汗(明人稱卜失兔)在威寧海子會師,準備迎戰察哈爾。

十月份察哈爾大軍到來之時,喀喇沁卻遭到了慘痛的失敗:「諸部多潰散,或入邊內避之。」

林丹汗的軍隊一鼓作氣,趁勝追擊,長驅直入占領了土默特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

不過,林丹汗不久又東征,去打擊土默特餘部,於是右翼諸部趁機合兵,暫時又收復了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城內建有大召寺,因此蒙古人又呼其為「召城」或者「趙城」。

喀喇沁在第二年(崇禎元年)寫給皇太極的求援信中,聲稱這次戰役是以十萬之眾,殲滅察哈爾四萬人的大勝,希望皇太極出兵共同剿滅林丹汗。

「塗山,這麼看來,是漠南蒙古諸部占了優勢了。趙城之戰察哈爾人損失如何。」崇禎聽到這個數字也非常震動,連忙問道。

塗山墉說道:「林丹汗占領趙城後,我親自去了趙城,見了林丹汗,談妥了和大明南北呼應共同抵製建奴的意向。我當時看到,察哈爾人兵強馬壯,根本沒有太大的損失。」

「應該是喀喇沁諸部與土默特部的「順義王」博碩克圖汗,故意吹噓,企圖引誘建奴出兵的,讓建奴奴酋皇太極以為,察哈爾根本動搖,有機可乘。」

錢龍錫說道:「後來他們不是又收復了趙城嗎,有沒有可能收復趙城時獲得的大勝。」

塗山說道:「喀喇沁汗汗阿海和布顏阿海等人被察哈爾部兩次圍困,但最終殺出重圍,並斬獲了一位諾延,收復呼和浩特城,以2千兵駐守。這明顯就是一次很小的勝利。」

「即使這樣的勝利也沒有持續多久,林丹汗隨即又派遣大軍前來攻打,不僅馬上奪回了呼和浩特,而且將喀喇沁諸部打得大敗,光馬匹就搶了3千多。」

「在此役中,不僅喀喇沁汗等部落損失慘重,包括一些前去援助的塔布囊們也遭不測。據土謝圖汗稱,塔布囊們被察哈爾軍殺戮,公主們也被擄走,還有一位名叫班第的台吉被俘。」

「目前,整個漠南已經沒有人能和林丹汗對抗了。朵顏處於苟延殘喘的狀態。目前林丹汗不停的派出騎兵截殺哈喇沁和朵顏去沉陽的使者。為了生存朵顏從去年趙城之戰後,已經逐步開始和建奴接近。」

錢龍錫是主張拉攏招撫朵顏的,問道:「你說朵顏和建奴勾結,可有實質性的證據。」

朵顏的對建奴的態度,是能否繼續執行招撫政策的關鍵。

塗山想了想說道:「從雙方的互動可以分析出來。目前他們基本已經走到了一起。」

塗山說道:「我提到的這封信,是以喀喇沁嶺南諸塔布囊的名義寫的,署名的有杜棱固英、萬丹衛征等人。信中大肆吹噓,稱自己取得了大勝,並邀請後金一起前來討伐察哈爾。這封信的抄件已經呈上,請陛下預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