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重設朵顏三衛(1 / 2)





朵顏三衛從成祖設立,到現在已經二百多年了。

崇禎一邊思索著,一邊用手指敲著桌子。

永樂初年建三衛。都是大明的羈縻衛所。

朵顏衛自稱兀良哈(五兩桉)人,泰寧衛自稱翁牛特(往流)人,福餘衛稱烏濟業特(我著)人。

起初,泰寧衛遊牧在今吉林桃安一帶,朵顏衛在今興安盟一帶,福餘衛在今齊齊哈爾市一帶。

自宣德年間起,三衛開始從東北的傳統遊牧地南下明朝薊、遼邊外,到16世紀中葉,「朵顏在山海關以西、古北口以東薊州邊外駐牧;泰寧在廣寧境外;福餘在開原境外遼河左右駐牧」。

後來,泰寧、福餘二衛及朵顏衛的一部分成為察哈爾、內喀爾喀、嫩科爾沁等部的屬民,朵顏衛的另一部分成為喀喇沁和土默特的屬民,加入了喀喇沁萬戶。

之後三衛蒙古人,從西拉木倫河到遼河流域全麵展開攻勢,向南推進。

到15世紀中期,他們終於來到明朝長城邊外駐牧。

此後,三衛駐牧地分布情況是:「自大寧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顏;自錦(州)、義(州)歷廣寧(衛)至遼河,曰泰寧;自黃泥窪(「窪」原有穴字頭)逾沉陽、鐵嶺至開原,曰福餘。」

桌麵上,一碗小米粥已經涼了。

想著朵顏的歷史,這些人今天降,明天叛。始終是長城外的一塊心病。

而且這裡緊鄰帝都,是腹心之大患。

這一次,還是大明建國以來的第一次,把這片草原清空了。

徹底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下一步應該如何安置剩餘的蒙古人。如何保持這裡的長治久安,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

他再也沒有吃飯的心思。

揮了揮手,王承恩立即知道了他的意思,趕緊讓人把桌子撤了。

應該招楊凡回京一趟,這塊新的地盤要怎麼處理,也要聽聽他的意見。畢竟他是當事人,最了解草原的情況。

這一次,楊凡立下了開疆拓土之功。

雖然,莽古爾泰還沒有完全消滅。但是草原上他已經孤立無援,解決他就是幾天內的事情,崇禎不擔心這一點。

這個時代通訊落後,草原上沒有驛站和八百裡加急,最新的情報要四五天才能傳到京師。此時估計,楊凡已經把莽古爾泰解決了。

按照大明的祖宗家法,開疆拓土,是要封爵的。

這一次,楊凡開地千裡。一個伯爵是如論如何也要給的。就算是封一個侯爵,也是差不多的。

不然難堵天下悠悠之口。這一次就是東林也沒有話說。

上朝的時間快到了,崇禎在王承恩的攙扶下,坐上龍椅。

此時,乾清門外,大批等待上朝的官員們都在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