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田有為的故事(1 / 2)







《光明秩序》的主界麵很漂亮,上麵是一個黑紫色鎧甲的原畫動圖,背景音樂也是康慨激昂。【,無錯章節閱讀】

開始遊戲之後,林一便很快就發現,《光明秩序》之中,有一股很熟悉的味道……很像《無主之地》。

槍械的手感、音效、數以千計的不同槍械的屬性、角色成長,各種小怪與boss都是非常的複雜與繁多。

這的的確確的與《無主之地》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真要將《光明秩序》單拎出來與《無主之地》對此,林一認為兩者都差不多不相上下了。

兩者的差別,也是在美術風格上的差別。

隻不過這個世界,並沒有《無主之地》這款遊戲。

因此,《光明秩序》就代表著,一款定位明確的突突突的刷寶遊戲,在這個時間第一次出世!

林一很驚嘆於《光明秩序》的遊戲製作人,對於遊戲定位的清晰認知,這款遊戲,玩起來就是爽,就是刺激,這就是用來吸引玩家的一個點。

再加上遊戲中大量的拉風槍械與炫酷的特效,直接就是戳到了射擊愛好者的興趣點上。

因為在曾經夢起平台的百萬計劃扶持期間,林一所接觸的一些獨立遊戲工作室的很多開發者,他們大多數要想要將自己的想法全部添加在遊戲中,卻並不以玩家興趣點為遊戲開發的主攻方向。

文娛行業,包括遊戲、音樂、電影、文學這些東西,都是要以圈定特定用戶目標,來實現財富的累計,它的特點就是隻能滿足於一部分人的喜歡。

如果非要所有人都喜歡一個遊戲、一首音樂、一部電影,那是不可能的。

而很多獨立遊戲的開發者,就總想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遊戲……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隻是現在藍星的單機遊戲行業並沒有一個具體的係統理論,除了心川,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聰明一點的,摸著心川過河。

很顯然,《光明秩序》中,有一款名為與《泰拉瑞亞》的同名武器——迷你鯊。

其中直接在介紹中點名:

【彩蛋】迷你鯊:有1\/3的概率不消耗子彈,對哥布林造成3倍傷害。《光明秩序》最初想法誕生的武器——

「光頭製作人因為曾經沉迷於《泰拉瑞亞》,用迷你鯊擊敗了哥布林軍團,這種莫名的成就感,促使我突發奇想的製作出了《光明秩序》……」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在《泰拉瑞亞》裡麵刷刷刷,刷的爽了,於是《光明秩序》就被刷出來了。

林一還是低估了《泰拉瑞亞》對於藍星遊戲界的衝擊力。

還記得《泰拉瑞亞》剛出來的那段時間,它便被全球遊戲媒體成為單機遊戲的扛鼎之作,屬於是前無古人了。

甚至現在都還有很多的心川粉絲,稱《泰拉瑞亞》發售的年份為劃時代單機遊戲元年,發售時間為單機遊戲的誕辰。

這些高規格的稱呼,足以證明《泰拉瑞亞》這款遊戲,對當時的遊戲圈造成了多大的衝擊力。

當初,《地獄之下》的最初demo版本,就是模彷的《泰拉瑞亞》。

老馬丁親口說明自家的《末日》,靈感來源於《泰拉瑞亞》中的血夜。

如今再到這款《光明秩序》,其開發者親自在遊戲中添加彩蛋武器,說明這款遊戲也是因為《泰拉瑞亞》而製作。

……

在林一將《光明秩序》遊玩了兩個小時候以後,他便將這部稱得上優秀的遊戲放了下來。

同時,遊戲的優點與不足,他也是詳儘寫了下來。

畢竟林一也是玩過眾多佳作,看待這些遊戲確實可以一針見血的指出關鍵問題所在。

林一也沒有多想,直接將這份建議發給《光明秩序》的開發者,讓其可以更好的優化一番也是不錯的。

年底了,林一自然是出手闊綽,在心川的員工群裡一個接著一個發紅包,並等待著除夕倒計時的響起。

遠在廣州的某個工作間中,田有為正一手端著咖啡,一臉欣慰的看著夢起平台開發者版本,後台的數據。

自從《光明秩序》正式上架夢起平台之後,田有為幾乎每天都坐在工作間裡,盯著眼前的屏幕。

三天下來,鍵盤的f5鍵幾乎都要被他摁壞了。

8萬的銷售成績,對於田有為來說還算不錯,畢竟才3天。

可以預見,在《光明秩序》上架的一周之內,它完全有衝擊20萬銷量的可能性。

農曆虎年的最後一天,田有為沒有回家,沒有吃年夜飯,他隻是想安安靜靜地看著後台數據,不斷的感到心滿意足。

身為一個奔四的中年男人,在這幾天中,他感覺自己距離自己夢想很近很近,似乎隻要伸手就能觸摸到一樣。

田有為來到廣州打拚了十多年,憑藉著吃到了當年編程技術的紅利,早早地加入了企帝集團,並成為其中的一員。

不得不承認的是,廣州是一座十分包容的城市,但也不得不承認,廣州的很多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很難包容一個年近四十的程式設計師。

再加上田有為這幾年身體不好,不能為公司創造更好的績效,最後直接被企帝集團的末位淘汰製度給pass掉,成為了一個淘汰者。

其實隻要他願意,田有為完全可以去一個中小型企業當大神坐鎮。

隻是打了一輩子的工,他覺得這樣很累。

當年他年輕之時,意氣風發的來到廣州尋找機遇,那時候,也恰逢華夏遊戲產業井噴式的爆發時期。

企帝集團也在那段時間,憑藉著前期積累的巨大的社交人群團體,迅速成為了華夏遊戲的領路者。

隻是時光荏冉,企帝集團經歷了多次融資之後,就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家賺錢機器。

同時,掌握著大量遊戲資源的企帝集團,在華夏國內算得上是隻手遮天,遊戲工作室的收購、打壓、壟斷,讓企帝集團迅速的壯大,但背後華夏遊戲的血與淚,誰也說不清楚。

隻是後來,華夏國內的遊戲廠商,基本都以撈快錢為主,誰氪金誰就是爹。這一段時間,市麵上的網遊簡直就是群魔亂舞,打開頁麵,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充值跳轉。

直到stepic平台的出現,與海外眾多與華夏遊戲不同的網遊出現,才讓華夏玩家的選擇加大。

再加上海外網遊與華夏網遊從運行模式上的區別,更多的華夏玩家在恨透了國內遊戲環境的同時,便發泄式的撲在了海外遊戲身上。

還記得當年遊戲圈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寧願為暴雪傾家蕩產,也要對企帝一毛不拔。」

之後,華夏的這些網遊公司便有所收斂,但很快,玩家發現,華夏的網遊巨頭們,開始抄作業了。

隨後,又是憑藉著國內不需要加速器,與其背後強大的社交優勢,華夏國內的遊戲巨頭們,又開始賺的盆滿缽滿。

田有為有幸見證了企帝集團的變化,與華夏遊戲的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