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212(一更) 棉花收獲(1 / 2)







這趟回返並州,已不需要借道涼州,便足以抵達境內。

褚燕能自上郡經由秦直道抵達關中附近,轉道山路襲擊高陵,喬琰自然也可以從同一條路回到並州。

隨軍出征的郭嘉荀攸被她暫時留在了長安,這趟與她一道回返並州的,是賈詡。

將賈詡帶回並州對外也有個說法。

此人因是劉協的郎中屬官,在劉協被找回來前,沒有合適的立場不能擅動。

但若是將他留在長安,又難免產生矛盾。

劉虞向來寬和,難保不會因為賈詡在長安所做的一點善事,就將其重新啟用。

那還不如把他送去,和董卓那位於兩年前被俘虜的謀士李儒作伴。

放在並州境內,由喬琰的人手親自看管,在名義上也是讓其和妻子團聚,顯然是兩全其美之法。

但賈詡可不是俘虜的待遇,在此時回返並州的馬車上,他被以叫來問詢為由,調到了喬琰所在的這輛馬車上。

旁人以為的審問,實際上是二人之間門的舉棋對弈閒聊而已。

喬琰落子間門問道:“先生有想好這趟回去並州擔任何處的職務嗎?”

她一說到職務,就見賈詡原本平靜的神情上多出了一道裂痕。

這表情中的意思,無外乎就是——怎麽這麽快就要乾活?

按照賈詡的算盤,這趟長安之行周旋於董卓、李傕以及朝堂老臣之間門,可算是讓他勞心費神得厲害,現在功勞是記在喬琰這裏的,又有了個合適的暫時休息的理由,合該休息上一年半載才對。

但好像喬琰根本沒有讓他歇著的想法。

想想程昱已經在長安周遭開始軍屯翻地,還需要規劃何時進取司隸的另一半,想想荀攸直接從軍師轉去將荀爽的職務也給接下了,想想戲誌才在並州接手了程昱的工作,州中庶務不在少數,再想想郭嘉一麵要規劃之後對涼州羌人和並州的匈奴鮮卑人的安排,一麵現在置身長安替她留神荊州方向的情況……

賈詡突然又覺得自己的待遇還算不錯。

起碼在目前的情況下,喬琰不可能直接讓他上崗幽州方麵的軍師。

人嘛,對比一下就能感覺到幸福了。

他撥了撥手中的棋子,問道:“君侯預備給我安排哪一項工作?”

喬琰回道:“和李儒作伴、在樂平山中隱居和流放上郡,先生選一個?”

這三個乍聽起來還真是對背叛之人的懲處。

但實際上呢?

和李儒作伴的潛台詞是,讓他想辦法去說服李儒為喬琰所用。

在樂平山中隱居相當於是讓他暫管樂平山中塢堡的各項工作。

賈詡也很難不懷疑,喬琰是想讓他給樂平書院中的那些孩子當個教導,比如說被她屬意於接手情報組織的喬氏姐妹,就很需要他這種見鬼說鬼話的本事。

至於流放上郡這種說法……或許早兩年間門還可以這麽說,但在塞外的鮮卑掠奪並州的情況已不複存在後,上郡可不是什麽遠離太原郡掌控的不毛之地,而是喬琰的棉花種植基地,也是溝通涼州和並州的通道。

隨著喬琰拿下半個司隸,秦俞的工作必然會朝著統籌三州農事方向轉移,將賈詡換在這裏既滿足了他暫時“養老”的需求,又得算是對他委以要職。

短時間門內,棉花種植的擴張以及保密性的維持,都是並州的頭等要務。

如何進一步打通涼州和並州之間門的交通往來,因子午嶺的存在,也是一件需要籌劃之事。

賈詡是個足夠聰明的下屬,自然聽得出喬琰這番安排背後的用意。

他琢磨了一番跟同樣腦子好使的人打交道、教導未來棟梁和當當監工這三項工作之間門的對比,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三項。

但讓他這等老謀深算之人都沒想到的是,在抵達上郡後的第二日,他就發現自己多了個鄰居,不是別人正是李儒。

“……”賈詡和李儒沉默地對望了片刻,這才聽到對方開了口。

李儒:“喬並州說讓我換一個種地環境。”

然後就換到這裏來了。

算起來還應當感謝一下喬琰,她沒有按照在出征涼州前找上他的時候所說的那樣,堅持讓他從李儒改名叫做李猛,徹底擺脫和董卓之間門的瓜葛。

但這對賈詡來說好像不能算是什麽好消息。

這總不能說,喬琰此舉是讓李儒來和他交流種地經驗的。

賈詡很快發現了另外一個悲劇的事實。

在樂平書院中,被喬琰劃定在可以發展為二代心腹的那些孩子,是需要定期前來上郡的棉花田從事勞動工作的,這也就意味著,他極有可能還是要擔負起那三選一的選擇中的第二項工作。

喬琰說是說著讓他選,結果他直接選出了一個三合一。

在見到喬琰的時候,賈詡不由苦笑:“君侯啊,您可真是……”

真是太能安排工作了。

喬琰坦蕩地接了下去:“我實在是缺人,也隻能寄希望於先生能者多勞了。何況,與自己人往來並不需要處處小心戒備,對先生來說也算是清閒的休息了。”

賈詡能不能得個休息不好說,對這句缺人,賈詡是實在有話想說。

“有一些人君侯應當可以用起來了,倒也未必真如您所說的缺人。”

他一邊隨著喬琰往上郡棉花地的方向走去一邊說道:“譬如說劉表故吏諸葛玄,我聽聞他是因為照顧亡故兄長的子侄才前辭官的,又為了諸葛亮諸葛瑾等人的教育環境而前來的樂平,似有重回荊州的意思,但那劉景升都將自己長子往長安方向派出了,君侯若想要留下此人想來不難。”

“光是在並州都還有漏網之魚,更別說是在三輔。扶風馬氏中的數人已經先為君侯所用便不說了,隻說那涼州三明之中的張然明,早年間門他為了升官高進,將籍貫自敦煌改入關中,卻仍因竇大將軍案而貶官歸鄉,授課著書,其子張芝、張昶、張猛等人或精於書法,或長於文論,或行統兵演武之道,實為可用之才。”

“君侯要行避諱之舉,又要手持大義,故而令劉虞為新任天子,但自長安遴選賢才之事,卻絕不可假手於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