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 318(一更) 公孫末路(1 / 2)







“烏桓三王?”公孫瓚驟聞這個消息先是一驚,又在心中生出了幾分隻覺荒誕可笑的想法。

那烏桓三王位居於蹋頓這個烏桓單於之下,其中更是有一支已經為蹋頓所吞並,如何有可能直接越過蹋頓,形成對張遼等人的支援?

若真如此,蹋頓隻怕也已經不複存在了。

一想到這一點,他語帶嘲弄地朝著下屬說道:“我看那張遼在居庸關的三年也沒做什麽準備,連遼東屬國那頭發生的吞並之事都被蒙在鼓裏,竟覺得依靠著烏桓三王的旗幟來將我給糊弄住。”

他那些派去護送傳信之人的下屬已經從濱海道回返,在回來的路上經過了位處於狐奴縣和濱海道之間的平穀縣,此地還是處在他們的人掌控之下。

但他話剛說出去又不由陷入了沉思——

張遼是會做出這等草率安排的人嗎?

當年他和蹋頓以及軻比能的三方援軍,在張遼所統帥的部從守衛營寨的陷阱中被困,險些沒能衝破重圍,軻比能甚至喪命在了其中,讓他失去了拉攏鮮卑支部為己用的可能。

隨後的濱海道之戰中,張遼又神來一筆地從徐無山翻越而來,將劉虞給救走,讓其成功回到了喬琰的手中,在長安即位天子。

在張遼戍守於居庸關的數年中,他始終保持著穩紮穩打的發展方式,一麵從廣陽、漁陽方向收攏並不願意在公孫瓚手下做事的民眾,一麵在上穀郡繼續延續著劉虞在任之時的安民政策,一直到今年秋收之前,才在這個誰也未曾想到的時機發動了往西的征伐之戰。

這個發起戰事的時間點和他一路長驅直入的表現,讓人根本無需懷疑他對於此戰的信心!

他有何必要作偽,打出烏桓三王的旗號?

下屬一從他的麵前走開,公孫瓚的臉色就沉了下去。

用的是不是疑兵之計,得看做這事的將領是何人。

在這一刻,公孫瓚很難不做出一個判斷,除卻被蹋頓吞並的難樓部,另外的兩支很有可能已經在試圖擺脫蹋頓壓迫的想法之下和張遼達成了聯手,甚至那難樓部也選出了個代表來,以顯示昔日在單於之下三王並立的盛況。

他們或許沒有先行將蹋頓給弄死在遼東的地界上,卻必定已經成為了一路對公孫瓚發起威脅的隊伍!

若是再算上那有可能出現在北部塞外的步度根,這就分明是一處勢在必得的圍獵!

公孫瓚看著屋外的夜色,心亂如麻。

當年他為了對付劉虞和並州的聯手,可以如此有決斷智慧地拉上兩個盟友,如今也不至於被麵前的意外給直接擊潰。

可眼下的局勢對他的確艱難。

漁陽儼然是一座孤城!

即便是冀州那邊的袁紹要想發起對他的支援,也必須先越過從安樂縣到狐奴縣之間的屏障,而遼東屬國那頭的蹋頓很可能局勢也不如自己想象得更好。

他該如何做才能在這處境中脫困而出?

在心中的一番思忖後,公孫瓚召集來了下屬說道:“狐奴縣中張遼小兒打出了烏桓三王的旗號故布疑陣,在城中的守軍必定不多,我意在擢一股肱將領率兵進攻狐奴縣,拆穿對方的詭計,也好一振我方的士氣。不知哪位願意為我一戰?”

公孫瓚並未對下屬說過自己隨後的那番揣測。

他這數年間身為幽州牧的積威和早前的戰績,誰也未曾想到他此刻對下屬說出的話,分明不是他所有的判斷。

也當即有人朝著他主動請纓,決定趁夜奪取狐奴。

他盛讚其臨危不亂的品行後將其送出了漁陽縣城,隻是當他目送著這支隊伍遠去之時,臉上閃過了一絲複雜的神色。

這種複雜並未在他的下屬麵前表露出任何的端倪,那離開漁陽發兵的將領與士卒分毫也沒意識到,自己是被公孫瓚派出去做了個探路的石子,隻覺自己將要為府君奪回狐奴縣,打破張遼等人連克數城的凶悍戰績。

然而當他行到狐奴城下的時候,寂靜的夜色中忽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出兵梆子響,城頭的守軍像是早已預料到了他的到來一般,從城頭射出了數百道箭矢飛羽。

這第一輪的射擊過後,還能從中存活下來的士卒轉頭又見後方的林地間殺出了兩列騎兵,借著城頭在這一刻熊熊燃起的火光朝著他們殺奔而來。

並州騎兵!

還是一支精銳之師!

哪怕是大多數時候隻聽從著統帥號令行動的士卒,在這迫近而來的騎兵喊殺聲中也不會弄錯一件事——

這分明就是個早已做足了準備的陷阱,哪裏是什麽色厲內荏的假象!

府君啊,您真是判斷錯誤了。

但或許,公孫瓚其實沒有對那樹立有烏桓三王旗幟的狐奴縣做出錯誤的判斷。

夜色之中的圍剿和逃亡,在疏淡的月光中潑濺開了一層層的血色。

那些養精蓄銳而來的並州騎兵簡直像極了攀咬住獵物就絕不可能會鬆手的野獸。

隨後更是從那狐奴城中還殺出了一批火把在手的步卒,朝著四野裏逃竄的公孫瓚部從搜捕追擊而去。

即便如此,總還是有些人能僥幸在這樣的追擊中逃離出去,往漁陽縣回返的。

可當他們在天明之後終於依靠著戰馬回返到漁陽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對他們而言格外可怕的事情。

公孫瓚說什麽狐奴縣隻是打著烏桓三王的旗號,實際上是並無多少守軍的空城?恰恰相反,此時的漁陽縣才是一座毫無守軍的空城!

就在昨夜,他已經從此地撤離了出去。

這些替他往狐奴縣進攻的士卒根本無從得知,在他們離開了漁陽之後公孫瓚到底是用何種說辭讓士卒們都追隨著他離開的此地。

他們看到的隻是漁陽縣中的絕大多數民眾根本都不知道守城將領的連夜撤離,甚至未曾出現什麽動亂的狀態。

但別管這些民眾有沒有生亂,眼下更要緊的是,公孫瓚讓他們進攻狐奴,根本就不是希望他們打出一場勝仗,而是希望他們往陷阱之中鑽,以便給他留出逃命的機會。

天下何來這樣不負責任的府君!

公孫瓚卻一點都不覺得他的舉動有什麽問題。

這裏是幽州,是個充分證明了何為適者生存的地方。

隻要他能夠從眼下被圍困的劣勢中突圍出去,回到遼西和遼東屬國的地界上,以張遼等人並非幽州本土人士的身份,遲早能夠像是劉虞一般被他驅逐出去。

他這一時之退,不過是為了隨後更好地卷土重來而已!

至於那些被丟下當做了犧牲品的士卒,等到他取勝之後自然會給他們一個交代的。①

故而也就是在那些進攻狐奴縣的士卒離開之後,他就悄無聲息地將城中的其他部下給一並召集了起來,打著分兵進攻安樂縣的幌子出城,實則是直奔平穀而去。

他很清楚,夜色裏要留意到漁陽這邊出現的大規模撤軍或許不難,可在已經分兵出去一支前去進攻狐奴的情況下,張遼那邊的隊伍要想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絕不容易。

這正是給他撤退的好機會!

不過這些發覺公孫瓚逃離的士卒可能不會想到,公孫瓚這出拋棄下屬而逃的舉動也並未給他帶來什麽好結果。

當他率軍途徑平穀城,並未在此地停留,繼續朝著東麵行去之時,從那北部長城豁口處赫然殺出了一支隊伍。

一支早已等在此地的隊伍!

這支直接將他的騎兵攔腰衝散成了兩段的並州騎兵,絲毫也未曾表現出蟄伏一夜的疲累,反而在朝著兩端衝殺的姿態中表現出了讓人為之膽寒的剛猛。

公孫瓚倉皇回頭,就見那隊伍之中有一個格外醒目的存在。

其所騎乘的駿馬實為天下良駒之首,而手中的方天畫戟已在那雲中微現的日光中,反照出了粼粼金光。

那不是呂布又是誰!

他為何會出現在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