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128(一更) 借糧出兵(2 / 2)







楊彪回到府中在庭院裏站了許久,麵上滿是悲涼。

見楊修立於廊下,他悵然說道:“你我父子二人的命隻怕也要留在此地了。”

四年前楊賜去世,楊修往弘農去為祖父守靈三年,於去歲夏日回返了洛陽,至今尚不到一年。

他原本是打算遵照先前與喬琰的約定,等到守靈期滿便往樂平去,繼續替她效力,但楊彪卻說,喬琰已為並州牧,如今麾下可用之才囊括並州,楊修年不過十五,前去樂平又能幫到對方什麽,還不如留在洛陽觀望時局,也好多學些本事。

彼時的楊彪覺得自己的一番說辭著實妥當,可現在喬琰處在大河之北,就算短時間門內無法達成進攻的目標,也起碼有著退可守的保證,不會被董卓老賊說殺就殺。

讓楊修處在京城裏,才是當真有滅族之禍了。

楊修開口道:“父親是要留得青山在,先保住性命,再圖日後,還是要為漢室王業而殉,不惜死諫?”

楊彪聽他話中口氣並無慌亂,先不免為這聰慧的兒子心中驕傲,又掂量了他話中的意思,忽覺沉重,問道:“前者如何?”

“若是前者,父親即刻去尋黃子琰,往相國府拜謁,便說你二人反對遷都一事,不過是因為戀舊而已,並沒有要乾擾那董賊行事的意思,特意前來請罪,董賊既殺尚書二人,必已後悔,也需擔心朝內暗懷殺之心思者甚眾,不若留著父親的性命,隻是如此一來……”

便少了幾分氣節和臉麵了。

可在刀兵麵前,又有這一家數十人在此,除了向董卓低頭,又有什麽其他辦法呢。

也正如楊修所言,當廷斬殺了周毖與伍瓊,確實讓董卓成功地讓遷都的決定下達,卻也讓他不免有些後悔。

這二人一死,董卓先前所營造的親近士人景象也就徹底不複存在,隻能繼續靠著狠辣手段來震懾,而史官到底會對這一段曆史如何記載,董卓心中也沒有個底,忽然聽聞楊彪與黃琬前來請罪,讓他心中不由一喜。

別管這兩人的請罪是否是被逼無奈,又別管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心,這起碼對他來說是個好消息!

董卓當即上表,以黃琬和楊彪為光祿大夫。

雖然不可能讓他們官複三公之位,但起碼也先給了個秩比二千石的官職以示體麵。

接到這道委任詔令的時候,待得宣旨的人離開,楊彪不喜反悲。

光祿大夫為天子近臣,司顧問應對之職,可如今的大漢又如何,君不君臣不臣,所謂的天子近臣或許唯一能做的也隻是教導陛下的學業而已,全無實質作用。

他握著詔書許久,才仿佛夢囈一般輕聲說道:“也不知道何時才能見到盧公與本初等人攻入洛陽,若天子遷都,尊位便儘喪了!”

楊修在一旁反問道:“為何父親不覺得是喬並州先攻入洛陽?”

他這人說話沒什麽顧忌,眼力又不差,這話問出也不那麽在意,袁紹若按照輩分還應該算是他的舅舅。

那酸棗會盟的一眾人聚集在一處,以他先前在洛陽所見到的一番權利鬥爭來推斷,隻怕沒有父親所想的這麽樂觀。

他總覺得袁紹並不是因為昔年黨錮之禍的殘存影響才在那日執意進攻南宮;也不是因為要以嫡長子為尊才和手持先帝旨意的盧植對峙,反讓董卓從中牟利;今日也自然不是因為董卓專斷朝政倒行逆施,才發起這一乾人等前來討伐。

這些人先前可以各為利益而戰,現在這個看起來應當同氣連枝的時候,也未必就能表現出人多勢眾的優勢。

“父親,我想與你打個賭。”

見楊彪詫異看來,楊修也依然從容地說道,“父親覺得是盧公與袁本初先入洛陽,我卻覺得是喬侯先行,那黃河天險未必就能給她造成什麽麻煩,若我勝了,請父親準允我前往並州就任喬侯屬官。”

比起這些煩心事一堆的朝廷,他還不如去並州乾點實事。

楊彪沉默了片刻,回道:“若當真是你勝了,便證明你在觀人察勢上確實有一番本事,我又何必阻攔你。”

對他來說,無論是誰能殺入洛陽都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

這如今身在八關之外的各部,起碼沒有董卓這等虎狼之輩,其中更有不少心懷報國救難之心的。

起碼,不能遷都啊!

這遷都的決議一下,即便楊彪搬出了三公府,也還居住在洛陽富貴之地,卻也能清楚地感覺到這行將遷移的號令一下,在洛陽到底引發了何種變動。

徐榮、牛輔與喬琰對峙於大河南北,加上段煨鎮守函穀關的情況,讓李儒猜測喬琰先前的故布疑陣可能隻是為了讓董卓分兵,於是董卓也當即下令段煨兵出函穀關,先行率領一部分兵卒前往長安附近,屯兵於華陰地界。

在段煨所傳遞回來的消息中,華陰有地可種,卻也正如楊彪所說,赤眉之亂縱然距今已有將近二百年,但人口便隻有這麽多,因長安大火與戰亂遷徙走了的,也絕不會再返回來,其中人口凋敝的景象著實很難建立起都城。

董卓連遷都都可以隨便說,更何況是遷人。

他直接令手下的部從在街巷之間門發布了要往長安搬遷的詔令,如有不遵從之人,西涼兵卒可將其就地斬殺。

讓人拋棄自己已經經營了數年的產業,到一個還有些荒廢的城市,隻為了填補如今長安和洛陽之間門的人口差距,這是何其毒辣的遷都政策。

這種民怨沸騰之聲,哪怕是董卓緊鎖關隘,也沒能攔住消息傳遞到了關東聯軍的手中。

連帶著的還有周毖伍瓊二人的死訊。

“荒唐!”盧植錘案而起。

他在緩和與袁紹之間門的關係上可以做出一番退讓,讓人覺得這位長者的脾氣尚好,可在這種大漢被迫遷都的慘事麵前,他心中憤慨萬千,隻恨不得明日便殺入洛陽城中。

此前喬琰所說的一路為一鼓作氣,一路為趁其不備,一路為示敵以弱的說法,已經經由曹昂之口告知了曹操,又由曹操在先前的會盟商談中做出了陳述。

被孫堅袁術這一路派來的代表祖茂和紀靈二人對此極為讚同。

這一鼓作氣的說法中無疑是對他們這一路行動力和軍事實力的肯定。

曹操與盧植也認可喬琰這個速攻的想法。

趁著董卓以為他們還需整裝權衡些時日,儘快發動進攻,奪取旋門關,確實有可行之處。

喬琰所經曆的戰事絕不比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要少,更身在州牧要職,沒有任何必要對她此時所麵對的進軍情況做出任何的謊報。那麽她既說自己有渡河之法,想來也確實是有。

而現在又有了不得不速攻的另一個理由。

盧植在臨時召開的盟會上語氣之中不免多了幾分迫切之意,“若是讓董卓成功遷都,我等便是攻下洛陽,也未必能救回天子,這洛陽二百年間門經營的民生也將在一夕之間門毀於一旦。”

“列位,盧某自會盟以來從未說過重話,可如今洛陽百萬民眾之命懸係於列位之手,我等唯有搶攻,三線並進,方有一線救漢機會!”

盧植話畢便看向了袁紹的方向。

在他此時掌握的兵員數量最多的情況下,他們這一方若要形成破堅之勢,他就必須居中帶頭,再不然也得下達指令。

在盧植看來,袁紹有所猶豫可以理解。

周毖和伍瓊二人被董卓說殺就殺,黃琬和楊彪二人的官職被董卓說廢就廢,更何況是現在還處在董卓監控之下的袁隗袁基,袁紹顧念家人的性命,在情理之中。

隻是讓盧植沒想到的是,袁紹緩緩開口說的卻是:“出兵確實可以,若讓董賊固守關隘,以虎牢之險,更難攻破。”

“但我等之中太守刺史到任者甚至不到一月,縱能動用州郡府庫,數額也極其有限,要令士卒奮勇作戰,以如今的軍糧儲備隻怕還不夠。盧公啊,那並州喬燁舒能與牛輔徐榮隔岸相對,又已執掌並州一年半……”

“總歸這渡河不易,不如令她將軍糧自河內送往此地一批,權當我等從她這裏借用的,等軍糧一到,我等立刻急攻,你看如何?”

盧植才因為袁紹說要出兵露出的笑容凝固在了當場。

繁體小說網首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