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原定計劃林仁肇確實應該直接突入渤海,率先直搗臨潢府。
但是契丹的耶律賢適讓羅幼度改變了方略。
此次征伐,他將耶律屋質視為第一對手,其次是歷史上的遼朝雙壁耶律休哥、耶律斜軫。
卻不想遼東一路的耶律賢適表現得極為顯眼,他成功抵禦了潘美的進攻。
相對於不善守的大多數契丹將帥,耶律賢適持重冷靜,處事果斷,深諳防守之術。他在營州城吃了猛火油的虧,在遼東立刻就想到了應對之法。
他在遼東城的城樓上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沙土,猛火油灑在沙土上立刻從縫隙中漏了下去,可以很好地防止猛火油的四散蔓延。
除此之外,耶律賢適還調動起了地方的百姓。
遼東城百姓本就位於東北角,天高皇帝遠,不受中原王化,加上昔年為高句麗統治了兩百四十餘年,又長期受異族、邊鎮軍閥影響,對於中原歸屬感並不強。
契丹占據遼東八十餘年,為數不多心懷中原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
對於當地的百姓來說,潘美更像是侵略者。
耶律賢適調動了城裡百姓的敵愾情緒,以舉城之力抵抗。
潘美與之展開了激烈的對決。
耶律賢適任是憑藉城池的優勢,讓潘美的攻勢鎩羽城下。
在得知平壤為林仁肇突破以後,耶律賢適又果斷地放棄遼東,退守遼陽府,護衛他們的東京。
這耶律賢適臨陣的表現可一點也不輸於耶律休哥、耶律斜軫,就是不知道為何在歷史上並不出名。
其實並不是耶律賢適不出名,而是命短並沒有趕上宋朝與契丹的戰爭。
耶律賢適一直都是耶律賢的心腹,在耶律賢還在藩邸,受耶律璟控製的時候,他就開始為耶律賢謀劃。
耶律賢即位以後耶律賢適是他的第一腹心,耶律賢能夠順利登基,耶律賢適功不可沒,任命為百司首職,西北路兵馬都部署,掌漠南漠北的兵權。這個時候,耶律休哥、耶律斜軫還沒有崛起。隻是在高粱河之戰的前一年,耶律賢適病重,並於高粱河之戰的同年去世。
耶律賢適錯過了宋朝與契丹的戰爭,自然沒有過多的筆墨。
但是耶律賢是將耶律賢適視為百官之首來培養,未來取代耶律屋質的人選無疑。
耶律屋質都曾讚嘆他說道:是人當國,天下幸甚。
故而耶律賢適隻是未遇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此番大虞北征,耶律賢適正當壯年,展現出了自己應有的能力。
麵對進退有序的耶律賢適,羅幼度給予了最大的重視,無論如何,先將他拿下再說。
至於渤海國······
羅幼度叫來了張進。
想辦法讓武德司煽動渤海百姓動亂,便於我軍拿下遼陽府後,順勢而取。
張進回答得乾淨利索道:三四個月後,必見成效。渤海國深受唐文化影響,對於中原是有一定好感的。
對於契丹,渤海百姓一直都抱有很深的恨意,當年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之後,遺民不願接受契丹統治,一方麵進行激烈抗爭,建立了定安國、興遼國、大元國等反抗政權,逼得契丹將大部分渤海遺民遷徙至遼東以及契丹內地。
歷史上渤海國的遺民對於契丹的反抗一直持續到女真崛起。
渤海遺民在女真的幫助下滅了契丹,也徹底融入了女真。但是因為羅幼度的關係,耶律必攝統治的東契丹失去了漠南漠北的控製權,將力量向東擴張。
女真都成了耶律休哥、耶律斜軫的經驗包,何況是渤海遺民?都讓東契丹掃平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渤海遺民徹底心服,隻是受到威壓,不得不低頭。
作為契丹最大的糧倉,渤海故地一直受到高壓剝削,百姓所種糧食勉強維持生計,餘糧都為契丹征收。
總之就是一句話,渤海之民苦契丹久矣。
若非東北冬天過於寒冷,百姓大多都是在貓冬,根本無須三四個月。
羅幼度對於武德司的辦事效率還是很放心的,這些年大筆大筆經費的投入,在這一仗中儘顯威能。僅將伊審征的消息傳來,所得之利,便勝過一切投入。
這想到伊審征,羅幼度道:想辦法將伊先生營救回來,他此番立功不小,是該好好休息了。
當初他派出的兩大密探,陳處堯已經完成了任務。現在高麗的小太子已經臥病在床,陳處堯正在幫著林仁肇安撫高麗貴族。等到契丹這邊事情一了,小太子就會前往汴京養病,然後就不會再回來了。
伊審征現在還身處契丹,儘管沒什麼危險,但羅幼度還是有些不放心,早一些將他接回來為好。
再過不久,潘美、林仁肇將會兵圍遼陽府,完全可以派出一支部隊迎接伊審征南下。
尤其是在契丹特地挖通直達遼河的環境之下······
張進聽到羅幼度問起了伊審征,趕忙請罪,說道:陛下恕罪,武德司辦事不利,已經失去了伊先生的消息。
羅幼度臉色驟變,問道:怎麼回事?
伊審征人品不怎麼樣,但毫無疑問是有功之臣。
對於有功之臣,羅幼度都會感念其功,給予相應的好處。
伊審征傳出的消息極為重要,真要是讓契丹發現了,淩遲都是輕的。
張進忙道:陛下莫急,並非伊先生身份暴露,而是他表現得太好,受到了上司的賞識,職位出現了調動,平王耶律隆先將他帶回了上京,故而失去了消息。武德司已派人在上京調查,相信不日即有消息傳來。
羅幼度聞言鬆了口氣,隨即哭笑不得,說道:既然如此,那營救之事,先緩一緩。
現在契丹內部情況必然動盪,想要將人從上京國都帶出,絕非易事。不如按兵不動,來的安全。
羅幼度再三叮囑張進要保護好伊審征的安全,方才讓他離去。
羅幼度在張進離開禦帳之後,信步來到地圖前,看著東北的地形圖,目光最後落在大定府上,輕聲道:就看你這酋長如何抉擇了。
是繼續死守大定府?
還是退守上京臨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