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反其道而行之(1 / 2)







大軍出征,每耽誤一分,消耗就多一分。

去見朝鮮大君李芳遠隻不過是程序需要,畢竟此次征討倭國是有兩條補給線的。

一條是自山東出發,由船隊直接送往倭國本土的,另一條就是走朝鮮,從順天府、開平衛等地調集,然後經由朝鮮運抵倭國。

在見了李芳遠,旁敲側擊的震了他一番,讓他管好朝鮮這條補給線之後,朱瞻壑就馬不停蹄的奔向此戰的第一個目標。

對馬島。

對馬島是朝鮮和倭國之間的一座大島,此前一直都在倭國的控製之下,是倭國,尤其是倭寇北上朝鮮、南下大明劫掠海疆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朝鮮在與倭國的對抗中屢屢失利,和這對馬島有很大的關係。

同樣的,在知道大明大兵壓境,準備對自己動手的時候,倭國第一時間就向大明發出了求和詔書,隻不過沒有得到回應。

其實本該是有回應的,黃淮、解縉和胡儼都上書,建議朱棣接受倭國的求和詔書,讓倭國對沿海一帶遭受倭寇劫掠的百姓予以賠償,然後和平了事。

但是!

這次沒等朱棣開口,朱高熾第一個開口勸諫,力諫朱棣以戰爭這種方式來解決倭寇之亂。

如果朱高熾沒開口,那黃淮等人肯定還會上諫,哪怕是被朱棣打回來他們也不會放棄,但現在朱高熾開口了,他們就偃旗息鼓了。

事後,人們隻知道黃淮等三人在文華殿呆了整整一天,至於都說了些什麽,沒有人知道。

而倭國在沒有得到大明的回應之後也是立刻開始著手準備。

雖然明知道與大明正麵接戰勝利的可能性不大,但誰也不會束手就擒。

更何況,在倭國本土作戰,倭國其實是有優勢的因為他們不像大明必須要取得戰果,他們可以拖。

拖到大明承受不了十幾萬大軍的消耗,那時候他們就算是贏了。

同樣的,在確定了要抵抗一下之後,倭國自然也不會放棄這對馬島。

在朝鮮和倭國之間,這對馬島的意義和大明的開平和大寧衛是一樣的。

開平和大寧兩衛是洪武朝時就釘進草原的兩枚釘子,以掎角之勢互相拱衛,是大明向草原推進的橋頭堡。

而對於倭國來說,對馬島就是他們向朝鮮,甚至是向大明推進的橋頭堡。

透過單筒望遠鏡,朱瞻壑看著對馬島上的倭國士兵,嘴角上揚。

“李彬!”

“末將在!”李彬很是激動的上前,但朱瞻壑的話卻給他迎頭潑了一盆涼水。

“傳令給柳升,這對馬島交給他了,一天之內如果拿不下來,那就讓他自己回應天請罪!”

“王景弘!下令調轉方向!目標……長門!”

“是!”王景弘心下一凜,但還是躬身應聲。

而一旁的李彬就不一樣了,他在看向朱瞻壑的目光中充滿了驚訝、敬佩,以及……畏懼。

長門是什麽地方呢?這就要從倭國眼下的情勢來說了。

倭國現如今是室町幕府時代,現任天皇是後小鬆天皇,但倭國真正的掌權人卻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持。

天皇被架空,幕府掌權,但也不是完全掌權,倭國現如今的製度其實像極了周朝時期的分封製度,被分成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個諸侯國,這種諸侯國的掌權人被稱為大封建主。

而這些諸侯國的名字往往都是大封建主的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