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回馬槍(2 / 2)







既然是必輸,那為什麽剛開始不逃走呢?

原因很簡單,他們覺得大明好說話。

仁義二字不僅在大明深入人心,在他國也深入人心,不過深入人心的不是大明的仁義,而是大明除非極個別情況外基本不殺俘虜。

在很多人的眼中,戰敗了沒有關係,舉手投降就是了,反正大明也不會殺他們,他們頂多受點罪,最後還是會被放回去。

當初的草原是這樣,陳季擴是這樣,現在的倭國還是這樣。

這讓朱瞻壑的心中湧起了滿滿的悲哀。

曆史上的草原為什麽能夠通過兀良哈三衛南遷、北虜入套和左翼蒙古南遷三個步驟讓明王朝失去了反攻草原的能力。.

是,靖難之役中燕兵攻破焚毀了大量漠南諸衛所的城池是一部分原因,但卻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洪武年間遠襲捕魚兒海,永樂年間六飛五渡,掃蕩漠南漠北,草原牧民逃都來不及,又怎麽可能會大肆南遷呢?

說到底,還是敵人沒清掃乾淨,再加上明宣宗收縮武事、與民休息,導致草原上遺留的敵人慢慢發展壯大,河套被草原牧民占據,大明最後在土木堡徹底喪失了北伐的實力和鬥誌。

這也是為什麽當初在捕魚兒海,朱瞻壑力諫朱棣要清洗兀良哈三衛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很清楚,無量哈三衛是除瓦剌之外讓大明衰弱的重要因素。

看著紅色漸漸淡去的海峽,朱瞻壑深吸一口氣。

現在的草原,他管不了,也沒有辦法插手,但像倭國、暹羅、南掌等國家,他是絕對不會放過的。

往大了說,這是能給漢人王朝留下最後一絲底氣,往小了說,這是為了保住自己和自己子孫後代的命運。

思及至此,朱瞻壑深吸一口氣,收起望遠鏡,朝著海岸走去。

總共也就不到一萬五千俘虜,一千人一批,十五批就殺完了,連那被染紅的海水的顏色都在慢慢變淡,也是時候該動一動了。

“世子殿下!”

還未到海邊,將士們就很是自覺地給朱瞻壑讓出了一條道路。

“傳令下去,就地休整,等船隊過來之後立刻登船,渡海!”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