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 4 章(1 / 2)









乾隆的原配是富察氏,所有皇子紛紛看向十二阿哥胤陶,如今他們兄弟中隻有十二的嫡福晉是富察氏。

胤陶迷茫,怎麽事情牽連到他這裏來了,這皇位怎麽輪也輪不到他啊。

“十二,沒有想到啊,”胤俄震驚地看著胤陶,這個弟弟的存在感一直很低,他不怎麽了解,難道是會咬人的狗不叫?

“十哥,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誤會?”胤陶艱難的吐出一句,他實在是承受不住兄弟們的‘死亡視線’。雖然懂事的時候也怨懟過皇阿瑪將他交給一個奴才教養,蘇麻喇姑就算再怎麽勞苦功高也是一個奴才。但這些年看著太子和皇長子樓起樓塌,看著十三從受寵到備受冷落。胤陶心態平和了很多。

康熙也是皺眉,他自己的心思自己知道,十二也從來沒有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所以這乾隆很可能不是他的兒子。

【有這麽一個原配在,對於後繼者來說就是個悲劇。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富察皇後在南巡的龍船上薨逝。兩年後,輝發那拉氏被冊立為繼後。要說那拉皇後也是一位不錯的皇後。對上對下也沒有任何失職的地方。】

【隻是那拉皇後性子剛正,不怎麽討乾隆喜歡,從潛邸開始就不怎麽得寵。做妃子的時候不得寵也就不得寵了,她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但是坐上皇後的位置之後,那拉皇後就覺得自己有了勸諫君王的責任。乾隆大家都知道,剛剛登基的十幾年還算可以,但是後來就沉迷享樂,大興土木建造各種皇家園林不說,還一共下了六次江南。每一次都是浩浩蕩蕩,拖家帶口,耗費巨大,而且年老後更是聲色犬馬。】

六次下江南,康熙皺眉,他也六下江南,但那是為了治理河道和安撫江南的漢人。四十六年後,江南已經歸心,他之後也沒有再下江南的計劃。畢竟沒有人比他更知道去一次要花費的銀錢。

【說起下江南這件事情,康熙也六下江南,乾隆對自己這位皇祖父很是推崇,一生都在學康熙。但康熙和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完全不同。康熙是以治理河道和安撫漢人為目的,順便看看江南風景。而乾隆完全相反,他是以遊玩為主,順便看看河道,聽聽江南官員百姓對自己的歌功頌德。】

“荒唐!”康熙忍無可忍,自己貪圖享樂也就罷了,還要敗壞他的名聲。

對於愛惜羽毛的康熙來說,這實在是讓他憤怒。

眾位阿哥:祖父,所以乾隆是皇阿瑪的孫子,那他是誰的兒子。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下江南,一夥人到了杭州,那拉皇後忽然斷發觸怒乾隆。對於那拉皇後為什麽斷發這一點,流傳最廣的就是乾隆在江南的時候要納一位歌姬為妃。那拉皇後不允勸諫,結果大概是言語太過了一些,帝後爆發了巨大的衝突。那拉皇後憤然斷發。】

【在這之前,乾隆就有很多次拿孝賢皇後和那拉皇後做比較,經常PUA那拉皇後,什麽‘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什麽公然說立那拉氏為皇後不是他的意思而是皇太後的意思。】

【什麽是狗男人,這就是狗男人。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有一次,乾隆給親媽請安,母子兩人閒聊,太後說她聽說宮外有一個什麽什麽廟宇很靈驗,但是卻破敗不堪了,希望乾隆給修一修。乾隆立馬答應下來,說是一定給修。然後一出壽康宮,整個人就臭臉了,立馬讓人去查太後是怎麽知道宮外的事情的。然後查出是太後身邊的兩個太監和太後說的。乾隆直接下旨斥責了這兩個太監。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乾隆對權利的掌控欲。皇後的冊立太後怎麽可能有權參與。】

【萬事都不會是他的錯,那拉皇後斷發自然也不會是他的錯,堂堂皇後是腦子不正常了,無緣無故的要斷發。】

【那拉皇後斷發後被乾隆送回皇宮,之後就是幽禁,收回皇後寶冊寶印,不廢而廢。三十一年薨逝。乾隆下旨以皇貴妃禮儀安葬,但其實那拉皇後的葬禮隻有嬪的規格。而且沒有獨自的陵寢,反而被塞入了純惠皇貴妃的陵寢中。

乾隆在處理那拉皇後斷發之後的一係列事情中,透著一種惱羞成怒。之後更是千方百計想將那拉皇後存在過的痕跡給抹除。比如將那拉皇後的畫像裁去,或者是改成令皇貴妃。

要是真相真的是那拉皇後的錯,以乾隆的性子肯定會將那拉皇後的過錯給大書特書,以彰顯他自己沒有錯。而不是曆史上記錄的那樣,遮遮掩掩,鬼鬼祟祟。】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沒有和乾隆合葬在一起,那拉皇後也躲過了屍骨不全的下場。也不用和五個人擠一個棺槨。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離狗男人遠一點。】

康熙聽著後世之人張口閉口都是稱呼這位乾隆皇帝為狗男人,雖然對這個不成器的後人康熙也沒有多少喜歡,但是怎麽樣也是他們愛新覺羅家的男人,還是一國之君。一個後世的女子竟然敢這般侮辱,從中康熙能夠想到這女子所處的王朝對大清的態度是怎麽樣的。

難道就是因為大清是滿人建立的王朝。

“這女子言行也太放肆了,後世難道是女子當家不成。”

“這怎麽可能,女子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怎麽可以這般在外麵拋頭露麵,也不知道家中父兄是怎麽教導的。”

“這是後世的朝廷也太亂來了,不尊禮法,放任一個小小女子胡言亂語,更是讓庶民隨意進出前朝皇陵。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混亂朝廷,”

“看看這女子的頭發這麽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真的是不孝。”

“這般年紀也應該嫁人了,哪家的媳婦不是在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這一看就不是好人家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