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空中的鯉魚打挺(1 / 2)

娛樂王朝 三寸刀 1709 字 4個月前






其實,賽馬項目才是哈薩克人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但並不是為了賽馬而賽馬,而是往往在婚禮和重要的節日舉行,且常是壓軸節目。

或者說,賽馬一旦結束,慶典也該收場了。

曆史上大型賽馬活動有多重要,從獲獎者的豐厚獎勵上,就能判斷出這項賽事在哈族一切活動中的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據說早在20世紀初期,哈族的一場馬賽,得第一名的馬主人可得到9塊元寶,9峰駝羔(一歲駱駝),11匹騾馬,100隻羊。

按照哈薩克人的喜好,如果一匹馬在賽馬上贏得了第一名,不儘是馬主人的光榮,而且還是整個部落的榮耀。

哈薩克人愛馬愛到幾乎癡迷的程度,通常賽馬不光是那個部落的馬,隻要有馬跑了第一到達終點時,在場的哈薩克人都會用一種非常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愉悅心情,就好像自己的馬跑了第一。

所以賽馬得到了獎勵,馬主人絕不會獨享,會將相當一部分分給親人和同部落的人。

因而哈薩克人舉行賽馬會是很正規的,大多提前公布比賽時間、地點,而且參賽的馬在兩三個月前就選好,訓練好了。

而且他們馴馬是很有一套的,參賽的馬會得到最好的嗬護。

他們認為一匹賽馬能否奪魁,關鍵看馴馬是否得當,為此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哈薩克人中有專職的相馬人和馴馬人。

跟現代賽馬不一樣

的是,哈薩克族騎手多為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

而且賽馬的鞍具輕巧,馬鬢和馬尾,總是點綴著美麗的布條,布條與馬尾辮起來或綁紮在一起。

其實那是標記,好讓大家看清楚這是誰的馬,孩子們穿著各色的衣服,好像蝴蝶在風中飛過。

曆史上大型賽馬活動,大多部落頭人包辦,根據部落的大小決定賽馬的規模,小規模的賽事一般幾十匹,大規模的兩三百匹。

今天的賽馬在一百匹出頭,算不上多大規模,可由於意外發現了劉清山的節目組一行人,且有可能比賽畫麵被搬上電視,居然臨時添加了一百多匹。

可賽馬好找,騎手難尋,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學齡期,學校又是剛剛開學不久。

因而即使東拚西湊,還是少了五六十個騎手。

最後賽事主辦方找到了節目組,打算請他們出一部分人,跟他們組裏的成年騎手臨時組建出一支表演團隊。

這種表演團隊不參與比賽名次的爭奪,而且起跑後發,整個比賽距離也比正規的賽事多跑一圈。

他們之所以找上劉清山的團隊,是因為在他身邊常年跟著一隊人馬負責守護。

這些人都是武林高手的事情也不是秘密,早在一年多前彭四海在西雅圖一檔節目上,已經將之公布於世了。

所以既然是高手,就不存在騎術不精的問題,因為華國傳統武術裏就有騎乘方麵的訓練科目。

劉清山倒無所

謂,在護衛隊裏挑出幾個擅騎的人很容易,但人數有限,頂破天能找出六七位來,因為之前分出幾人在先行部隊裏了。

他本人是不打算出場的,包括樊盛陽也不會,這麽能體現出民族團結的民間賽事,重在參與而不是名人效應的風頭。

幸好刀郎和雲朵算是本地人,騎術雖不精湛可富有經驗,自身安全有保證。

再加上金溪善、泰勒、王保強的強烈要求,湊夠十二三個人還是沒問題的。

再有瞿香淩負責守護他們的安全,也就這麽商量好了。

至於金溪善會騎馬,隻是在前一部戲《琅琊榜》時學會的,騎術隻能說勉強,畢竟之前並沒有長距離的嚐試過。

泰勒則是打小就會,她家曾經跟一家私人農場是鄰居,上小學的時候就學會了騎馬。

王保強就不用提了,他在少林寺待過七年,騎馬上下山取水的事情,是學徒期間的主要工作之一。

於是一支十四人的隊伍很快就組成了,但還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穿戴好哈族的賽馬服裝,不然他們身上的衣服也不適合騎馬。

因為他們的原因,賽事被推遲了很久,好在不管是當地人還是遊客都希望他們的上場,心情上等得起。

剛好這樣的比賽,就能讓無人機拍攝的場景出現在鏡頭裏,也算是一次意外的收獲。

畢竟這檔節目之後,這種新穎的拍攝方式就要正式上線銷售,借用這個機會宣傳一下也很有必

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