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隻拜仙宗,不拜人王!(2/2)(1 / 2)







汜水關。【,無錯章節閱讀】

姬發坐在沒了車廂的七香車上,抱器而坐,目光遙遙看向前方。

此時。

他的心情波瀾起伏。

兩年了。

兩年前,他隨姬昌入朝歌朝貢,拜見帝辛,結交文武百官的情形。

如今。

還歷歷在目。

可惜,此時再次踏上大商王土,早已物是人為。

父王杳無音訊。

西岐成了仙神棄子。

龐大的姬氏王族,如今竟隻剩他一人苟活於世。

「仙神!!」

姬發眼眸深處藏著濃濃的恨意,對諸天仙神的恨意。

這道恨意,在崇州兵敗歸國之後,在薑子牙把持朝政,扶持姬旦遷都之時,就已經埋在了他心底。

姬發看著煥然一新的汜水關,喃喃說道:

「自父王北海平叛至今,不過一年。」

「一年時間,這人間好似改天換地了。」

「現在想想,當初北海叛亂,想來也是仙神的算計,算計帝辛出兵北海,給周室趁虛而入的機會。」

「隻是沒想到,最終卻落入了帝辛的算計之中。」

「東周立國那一刻,周王室就已經失去和大商一較高下的資格了。」

姬發眼神恍然,當他明悟之時,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這就是武王姬發,不像大奸大惡之徒啊?」

「大王說過,一個人愚昧不算什麼,但他卻想著指點江山,就是大奸大惡。」

「聽說他是孤星命格,把九十八位西岐王氏血脈都給剋死了。」

姬發在汜水關百姓的議論中,過了汜水關,往下一道城邑走去。

他抬起頭,努力保持著身為世子的風度。

就算是抱器歸商,也要有周室風骨,這是他最後的堅持。

姬發知道。

此後還有數千裡大商直道,數十座關隘城邑要走過去。

直到入朝歌。

……

這一刻。

諸天仙神的目光,都看向人間,看著這道抱器入朝歌的身影消失在大商氣運之中。

他們知道。

姬發的這一步,意味非凡,它代表著封神的一條大勢,徹底被帝辛打斷了。

玉虛宮扶周滅商的天命,成了一句空言。

大商分封之地,無論是北海還是東魯,都無法和西岐相比。

因為,這裡是玉虛宮在人間最重要的一顆棋子。

封神。

今後究竟會走向何處?

莫非,元始天尊也會讓弟子下人間,學那西方大羅,自廢道行,散道入人間,再扶一國?

不可能。

闡教弟子才有幾位……

但他們看著西岐大地,總覺的會有大事發生。

……

金鰲島。

碧遊宮。

通天教主站在金鰲島邊緣,看向人間,嗬嗬笑道:

「北海、東魯儘歸大商,如今終於要到西岐了。」

「算算時間,不過一年而已。」

「一年時間,便讓玉虛宮百年算計毀於一旦。」

「你二師伯隻怕憋著一肚子火呢。」

他說完抬頭看向三十三重天外,看著天穹更深處,道:

「天道氣運,自從巫妖大戰以來就未曾變過……」

「此時變動,不知是福是禍。」

金靈聖母擔憂道:

「師尊,帝辛這一戰雖然勝了,但弟子總覺得並非好事……」

「帝辛這是告訴玉虛宮,他究竟有多強……」

「以前,師伯隻想著削弱人族,降人王為天子,所以壓著人族不讓他強大……」

「現在事已至此,師伯隻怕不會束手待斃了。」

通天淡淡一笑,道:

「你想的,帝辛自然都想過。」

「他就是要告訴諸天仙神,他有多強啊。」

「隻不過,你師伯的手段,也不可小覷。」

「西方教散道入人間,金剛淨土雖敗,金剛道力卻名震天下。」

「玉虛宮身為玄門正統,豈能比西方教差?」

「這一戰,才是真正的封神起始之戰,今後有的打了。」

趙公明聞言,突然開口問道:「師尊,西方教弟子下人間自廢道行,散道入人間,咱們也可以散啊!」

通天靜靜看了他一眼,沒有說話,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那就從你開始吧。」

趙公明:……

……

淩霄寶殿。

昊天目光從人間收回,坐在南天門前喝著悶酒,腳下已經碎了一地的琉璃盞。

他嘆息一聲,開口道:

「本尊何日能有十萬天兵天將……」

「到那一日,昊天之威,當無人敢犯。」

……

太素天,女媧從人間收回了目光,回到媧皇宮內,閉目修行。

雲霄想看,卻又忍住了,跟著走了回去。

她心裡嘆息一聲。

哎。

娘娘哪裡都好,就是不喜歡看熱鬨。

西周歸商,廢除分封,西方三州之地可奠,人間氣運導致將再次達到從未有過的高度。

這種事,想想就讓人興奮,場麵一定很壯觀啊。

……

人間。

汜水關外,岐山之上。

姬發踏入大商境內之時……

一位身軀佝僂的老嫗,弓著腰,背負雙手,出現在山巔,她看著姬發離去的身影,聲音蒼老,開口道:

「姬亶,周室祖地,老身這一次保不住了。」

「但你姬家的名聲,老身給你保住了。」

她話音落下轉身看向西岐,道:「元始聖人在西岐布局百年,不可能如此輕易就放手。姬發,老祖宗在這裡護你最後一程。」

七香車一日幾千裡,很快就過了五關,再過臨潼、澠池、孟津,來到了朝歌城下。

此時,神武門廣場,得知消息的朝歌民眾,早已聚在這裡。

半年前,下旨昭告天下,要自立為王,不再朝商的周武王姬發,抱器降商了!!

這可是件大事。

自從大王繼位以來,大商之發生過三次叛亂,一次是北海,一次東魯,一次是曹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