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切都結束了(卷末)(2 / 2)







洛琪走進殿中,滿堂公卿都在這裏,各個臉上的神情都不太好,見到洛琪走進,頓時一群人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問道:“公子,長安周圍郡縣的情況如何了?”

王莽站在角落之中一言不發,洛琪向趙飛燕躬身作揖道:“皇太後陛下。

長安周圍最後一支頗具力量的義軍被剿滅,臣以為此次混亂,是因為那些在改製之中,利益受損的豪強,故意放縱作亂所導致。

臣以為應當……”

洛琪還沒有說完,趙飛燕就直接說道:“全憑公子做主,朕全部支持,如今朝廷危若累卵,全都依賴公子振作,我們這些人才能安坐在長安之中。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朕任命公子為大司馬大將軍,掌管大漢一切事務,大司馬所下諭令,便如朕親詔。

原大司馬大將軍莽有病,回府休養即可。”

這突如其來的人事變動,卻沒有人說話,就連王莽張了張嘴,也將一番話咽了下去,他現在人望儘失,士子們當初有多愛戴他,現在就有多麽的厭惡他。

……

洛琪隨著趙飛燕來到太後的寢宮之中,這裏自然是不如長生宮繁華絢麗,但是趙飛燕這些年漸漸也褪去了浮華。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卻仿佛是洗儘鉛華一般,愈發的素淨起來,白嫩嫩的小臉之上,就連與生俱來的妖媚和豔麗都弱了幾分。

“文琪,如今天下的局勢,到底如何了?”

趙飛燕的臉上充滿著擔憂,洛琪沉吟一番道:“太後,即便是將義軍徹底平定下去,關中的潛力也會大減,朝廷能控製的勢力會大大減弱。

如果關東的劉秀前來進攻,我們是難以抵擋的,但我們的優勢同樣在這裏。

劉秀為什麽沒有像趙、楚、梁、膠東四王一樣,直接說要清君側呢?

因為支持劉秀的是五姓七家,這七家和其他的列侯不一樣,是萬萬不會直接和朝廷作對的。

他們扶助劉秀是因為劉秀姓劉,又有能力。

隻要劉秀在,這大漢的江山就不會旁落到外姓的手中,比如王莽,比如太後你所在的趙氏。”

趙飛燕聞言有些錯愕。

洛琪又道:“既然這些家族承認朝廷的正統,那劉秀就不會直接進攻。

但是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很久,因為劉秀飛速壯大,又有其他的勢力加入。

這些勢力可不管五姓七家的目標,很可能鼓動劉秀,劉秀如果遲遲見不到新的方法,一定會鋌而走險。”

“沒有什麽辦法能抵擋住劉秀嗎?”

洛琪聞言輕聲道:“巴蜀自鎖,武關被破,南陽郡中混亂,南向的退路被截斷,三河之地除了劉秀的勢力,還有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軍閥。

朝廷現在隻剩下了一個正在變得殘破虛弱的關中,但抵抗劉秀是足夠的。

臣不僅僅有戰將之才,還有縱橫之能。

能讓劉秀在這重重險關之前,流儘鮮血,畢竟防守要比進攻好做的多,但那又有什麽必要呢?

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隻不過是徒增傷亡而已。”

趙飛燕知道洛琪的意思,這種諸夏之間的內戰,本就不是他所願意的。

更不要提一場付出巨大代價,最終卻依舊會失敗的戰爭了。

趙飛燕有些慘然的笑道:“文琪是想要投奔劉秀嗎?

也好。

帶上合德,我畢竟是皇太後,就讓我留在這裏吧。”

洛琪卻徑直搖搖頭道:“雖然臣承認劉秀是個豪傑,但我絕不會投奔他,就算是剛剛從家族走出也不會。

我和劉秀的理念不同。

雖然王莽和我現在漸行漸遠,但打壓豪強依舊是我要做的,劉秀和豪強妥協換來天下太平的方法是我所不願意的。

這個方法我又怎麽會不知道呢!”

……

“咚!”

屍體宛如下餃子般,撲簌撲簌的落下,鮮血在其中綻放,又是一波毫無作用的攻城,負責攻城的將領臉色發黑。

他的旁邊有一個士子裝飾的男子嗤笑道:“這洛文琪如何?吾所言可有假?”

黑臉男子聞言狠狠瞪了那個士子一眼,沒好氣道:“速速上報大將軍,怎麽辦?”

怎麽辦?

這同樣是劉秀的問題,那位擔任大司馬大將軍的洛氏子,實在是讓他無處下手,無奈之下隻能請來英侯洛眾,問道:“英侯,為之奈何啊!

難道真要日夜強攻,在和朝廷的大戰之中耗儘鮮血嗎?

這天下還沒有平定,割據者比比皆是,若是在和朝廷的對峙中流儘了血,那可真是親者痛,仇者快了。

秀最擔心的是,若是傷亡過於慘重,麾下戰將憤怒,進了長安之後,怕是做下大不敬之事,若是皇太後有三長兩短,天下人又要如何看待我劉秀呢?”

洛眾微微笑道:“大將軍,雖然眾在家族時間不長,但文琪還是很了解的,他現在這樣的作為,是為了讓大將軍聽他說話,他恐怕是有了和大將軍和談之心了。”

和談?

劉秀眼前一亮,原來如此,和談好啊!

“還請英侯為秀說洛文琪。”

三日之後,一封從長安寄出的信件出現在劉秀的麵前。

“雙方之間以洛水為誓,不得違背。

停止戰爭。

劉秀不得以任何手段殺害以下名單共一百四十二人。

神佑皇帝無德廢黜。

劉秀入嗣孝僖皇帝,即大漢皇帝位。

王莽流放遼東大鮮卑山,不得回返。

洛琪封為南昌侯,闔家遷往豫章郡南昌縣,不襲封,身死國除。

趙太後不得秉政,外戚趙氏一並遷往豫章郡,封海昏侯,世襲。”

對雙方都很寬鬆的條款。

結束了。

一切都結束了。

————

從漢光武帝劉秀接過漢王朝的皇帝冠冕,到他徹底平定天下然後繼承天子之位,一共十年,一個新的漢王朝出現在了諸夏的土地上。

漢王朝似乎重新恢複到了正軌之中,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不同了。

舊的漢朝崩毀的原因,被歸結於統治階層的道德問題和能力問題,真正的原因卻被漢王朝的官方忽略,這就是與生俱來的積弊。

被古代史學家所津津樂道的“光武中興”,實質上是開國元從貴族不甘於王朝破滅,家族傾頹,而傾儘全力進行的一場豪賭。

這與“靖難之役”有異曲同工之處,但區別在於開國元從貴族的力量已經大大衰減,並且不複先祖的忠謹和公正。

那個宛如大日煌煌的漢王朝,再也回不來了。——《漢王朝興衰史》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