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參加12號地坑發掘的當事人中,有不止一人違規操作。陳方舟也許是參與者,但也許,他無意中發現了其他人的惡行。於是,相關人員策劃了一場偷天換日般的殺人計劃。
在眾人的眼皮底下,將陳方舟滅口,並利用一場坍塌事故,掩蓋了真正的命案現場呢?
考古專家組在19號地坑裡,一直忙到傍晚才撤出。
儘管他們發現了一處總長度僅約6米的狹窄巷道,但想要完成對它的勘察,還需要一些時間。
警局大樓內,“特調組”還在不斷的收到其他前方調查小組的反饋。經偵科最先確認,陳方舟一家都沒有設立過任何的海外帳戶。另一組被派往當地古玩市場的警員也表示,他們向最資深的賣家和玩家都打探了消息,並沒有發現陳琰跟一些“手腳不乾淨”的不法份子打過交道。
就在廖捷覺得一籌莫展,隻能被動等待更多線索浮出水麵之時。剛剛回到住地的武寧大學考古隊,突然給警局打了個電話。
易紅霞教授反映,有人在他們的賓館前台,放了一封匿名信。
裡麵居然是十幾件文物藏品的老照片,一起裝入信封的還有一封“自白書”。一名所謂的文物買家如同自首一般交代道,他曾在十幾年前,接觸過一個背景強大的團隊,對方向他展示和兜售過一批“黃葉溪遺址”的藏品。
為表誠意,他稱自己向對接人支付過一筆數目不小的定金。
可最後,人消失了、貨也沒有見到個影兒。鑒於事件的性質,他也隻能自認倒黴、哪敢報警?他稱,這麼多年來,自己總是默默的關注著黃葉溪的發掘過程。
當年12號地坑的坍塌事件被報道之後,他也曾說服自己,那批藏品也許早已隨意外被掩埋在地下了。
這樣一封來路不明的“天外來信”,讓所有人都感到措手不及。經易紅霞團隊的連夜鑒定,照片中的那十幾件藏品,也的確符合黃葉溪遺址的文物特征。
警局大樓裡,“特調組”警員們看著這些被取回的照片,一個個犯了難。
“隊長,大龍哥他們已經去賓館前台調取監控錄像了。”何晴說道。
“怎麼樣?發現送信人了嗎?”廖捷問。
“那封信是一個同城快送小哥送到賓館的。他說,今天一早,他正在學府西路派件時,有個穿著一身運動服的中年男人,給了他20塊現金,讓他將這份文件送到天鵝賓館的前台。當時小哥趕著送件,沒有太留意對方的模樣。那條小路上沒有公共監控,小哥也無法提供更多的信息描述了。”
“好。那這樣,明天一早,咱們派人去學府西路附近走訪排查,看看有沒有其他路人,注意到了那個運動服男人。”
廖捷輕聲回應著。
他感到有些納悶。今天,專家組才剛重啟了19號地坑的發掘工作,就有人送來了這樣一份重量級的材料。對方是什麼人?反應為何如此迅速?他在這個時候,冒險送達這份材料,又有著怎樣的真實目的呢?
警方將照片裡的藏品,又發給了姚遠與秦誌進行再次審核。今兒一整天,秦誌和姚遠都在發掘現場。送件人不可能是他們倆。
對方也很快確認,這些文物從未被碧波大學考古學係收錄進檔案中,也沒有上報或送往博物館。那它們會不會就是19號地坑中、藏寶箱裡所遺失的藏品呢?
現在,“特調組”不得不再分撥出一部分的警力,調查這批文物的去向了。
一天又將過去,廖捷隻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是越來越沉了。
晚上,奔忙了一整天的顧新城正準備取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