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走漏消息的人(1 / 2)

盛世春 青銅穗 2259 字 3個月前






傅真出了乾清宮後,趁著四下無人,還回頭瞪了一眼。

經過昨夜裏和楊奕的對話,她已經察覺到楊奕已在動搖,她信心滿滿想從皇帝這邊著手,讓他主動放低姿態,讓楊奕也能說服他自己來結束目前窘境。結果皇帝竟然還如此態度,他這不是故意要把事情弄僵嗎?

不多時裴瞻也走了出來。一看他那憋著氣的模樣,就知道他也沒奈何。

“我總覺得事情有點反常。”她說道,“皇上從前不是這樣的人。這次在這件事上,他好像格外擰巴。”

裴瞻看了眼身後,壓聲道:“當然不正常,你可知道,方才殿裏頭還有人?”

“還有人?”傅真這倒是意外了,“還有誰?”

“我沒看到,但是先前最裏間有響動,我絕不會猜錯,那裏頭肯定有人。”

傅真抱著胳膊,凝眉想了一會兒說道:“宮裏如今就那麽幾個人,還能有誰呢?難道是娘娘?”

“除了娘娘也不會有別人了。”裴瞻意味深長,“你難道沒有發現,自從燕王的身世暴露之後,皇後娘娘就一直沒有露麵嗎?”

傅真嘶了一聲把腰給挺直了:“沒錯。不光如此,你們這次從西北回來,娘娘到現在也沒去見過大殿下。也沒傳出什麽消息,說她打算出來相見。

“你的意思是,這是皇上和娘娘設的局?”

“要不然還能是什麽?沒有哪個當皇帝的會跟自己的朝局穩定過不去。”

裴瞻抻直了的腰身裏也透出了他滿滿的篤定。

“可皇上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傅真不理解,“娘娘肯定是護著大殿下的,既然她也允許皇上這麽做,那肯定皇上的本意不會是想讓大殿下難堪。

“那他到底為什麽要繞這個彎子呢?明明可以聽從我的建議,好好跟大殿下說說當年的事情,大殿下也不是不講理的人,就算不原諒他,也不會罔顧身為皇子的責任。”

“也許皇上的用意在別的地方。”

“這話怎麽說?”

裴瞻邁下階梯,沿路看著遠處忙碌地前往各衙司的官吏,“你記得昨天夜裏大殿下跟你說的那段往事嗎?”

傅真立刻心領神會:“你是說當時在西北,大殿下的下落被人泄露之事?”

“沒錯。”裴瞻轉向她,“大殿下說一定是他們那邊走漏的消息,根據當時的情況,也的確像是周軍這邊走漏的。

“那你相信這個消息會是皇上走漏出去的嗎?”

“這當然不可能!”傅真一口否定,“如果皇上想要走漏這個消息,他想要至大殿下於死地,他又何必如此迂回?

“再說了,我相信皇上就算有他的考量,做不到像平民百姓家的父親那樣全心全意的對待自己的兒子,他也絕對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非得讓自己的兒子被大月人捉去折磨。”

“這就對了。”裴瞻點頭,“那這個走漏消息的人,會是誰呢?如果皇上並未如此殘忍的想要害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那他在明白這件事情之後,又會如何做?”

傅真恍然大悟:“所以說皇上這是在釣魚?”

裴瞻踱著步說道:“先前你我看到的皇上,跟過去幾十年裏我們所認識的皇上反差太大了。

“相反,如果這是在釣魚的話,反倒合乎他的性情。

“之前這麽多年,皇上和皇後一直都在暗中尋找大殿下,那麽我可以推測,此前他根本就不知道大殿下被大月人給捉去了。

“當年殿下送給皇上的那封信,如果到了皇上手上,那問題就出在他派出去的人當中。

“如果那封信根本就沒有到達皇上手上,那收信的人就有很大的問題。

“不管怎麽說,假設皇上是在那天夜裏見到殿下之後,才意識到當年的信息出了差錯,那麽他過後一定會想辦法把造成這個差錯的人揪出來。

“這樣的反應,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反應。皇上也不可能放任。所以我在猜想,早前他放出那番輿論,可能並不見得是為了逼迫大殿下屈服,而很有可能是為了讓當年乾下那件事的人冒頭。”

“有道理!”傅真重重點頭,“當年隱瞞大殿下下落的人,一定是不希望大殿下回去的。或者那個時候皇上已經後悔了,所以我聽大嫂說,出事之後的那天早上,皇上就親自與皇後娘娘在城裏城外四處尋找他。

“且不管他究竟是否真心,最起碼在所有人的眼裏,他還是在乎著這個兒子的。而且因為他在乎著娘娘,哪怕他真的不想要這個兒子,也不會做的那麽明顯。

“由此,暗中弄鬼的這人,其實就是不想讓身為皇上獨子的大殿下再回到周軍陣營當中!”

“不願意讓殿下回去的人,隻怕也是不希望皇上最終掌權的人。”裴瞻接著她的話往下說,“你也曾聽大嫂說過,當時周軍裏頭有不少各地歸附而來的義軍,雖然說當時已經向皇上俯首稱臣,但心裏未必沒有野心。

“要不然,也就不會有人助紂為虐,跟敵軍合夥引發湖州之戰了。”

“是啊,那些義軍都是帶著自己的人馬歸附的,比起我們這幾家從一開始就跟隨皇上征戰的將領,他們的確更加擁有別樣企圖的可能。

“當時皇上皇後成親多年,跟前卻仍然隻有大殿下一個兒子,隻要把大殿下給殺了,之後不管是直接奪去皇上的政權,還是在皇上登基之後再伺機行動,讓他人再生下個皇子來繼承皇位,可以操作的機會可就太多了。”

傅真說到此處,心頭忽然一凜:“帝後伉儷情深,可是登基之後,後宮裏還是陸續進了好幾個妃嬪。

“按理說這些人完全可以不存在的,究竟又是誰撕開了這個口子?”

從前朝堂太平,都在一致對外,沒有人去細究這些東西,如今矛盾涉及到了皇權,挖出了當初楊奕身上的諸多隱情,這些被忽略過去的細節也就跟著冒出來了。

按照皇帝,這麽多年來都未曾在後宮之中另育下皇子的情況來看,充實後宮應該不是皇帝自己的主意。

皇後雖然賢良,卻也沒道理刻意找幾個人入宮給自己找事做。

所以這事兒反而更像是順勢而為。

到如今為止宮裏的妃嬪從未逾越過本分,想來當初挑選這些人入宮時,帝後也是仔細考量過的。

當皇帝能夠納了她們,自然也能夠納別人,隻是緊接著就爆發了西北戰爭,恐怕這些事情也就擱置下來了。

如今把話說回來,到底又是誰提出來納妃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