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1 / 2)







天罰,修行也作逆行,每到達特定境界臨界點,就會有天罰降臨,也是一種磨礪。[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雷劫、法則劫、秩序劫、大道劫、至理劫等,便是天罰。逆天之人、逆天法決、逆天法寶,冥冥之中,天地有一種規矩,但凡破壞天地規矩,均會遭到天罰,“渡生訣”的天戮血劫、天鴻神體的“三千無上劫”、仙落天地之魂的“無恒無法劫”等,也算作此類劫。

天譴與天罰,為天地之劫,誰也不知道這劫數從何而來,又如何形成,隻知道自古以來,這兩種劫數便已誕生。

人劫,這種劫數是由造化通天的蓋世強者所定,屬於種類最多的劫數,禁忌之劫便是其一,其中天人劫較為特殊,譬如至高界龍界世紀藩籬祖龍所定下的天人劫,天地之中,但凡有外族生靈斬殺龍族,那麽天人劫便會降臨,威力由被斬殺的龍族所定,可以說是保護種族繁衍生息的劫數。道、佛、魔、妖、鬼等,由於數量眾多,所以由諸位至高主定下的天人劫隻庇護一部分人,例如上界大能轉世、特殊體質、衛道者等。

但是,人劫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天譴與天罰這兩種大劫,至高主都要被諸多大劫所限製,這就是恒在天道,迄今為止,無人打破。

一年多以前,當多爾丹田臻至圓滿的那個夜晚,徐青山老人曾對他這樣問道:“天律在上,人道在下。孰為刀俎,孰為魚肉?”

當時,多爾搖了搖頭,篤定道:“皆不是,刀俎魚肉為我執。”

老人微微一笑,沒說對,也沒說錯,隻是轉過身時,那一笑格外欣慰。

多爾等人瞬息千丈,一刻不停,向主陵“極道陵”飛快趕去。一路所見之景,蔚為大觀,肅穆莊嚴。神道兩側作為儀仗隊的石象生,猶如震懾八方的護衛,威嚴莊重,宛如一尊尊法力滔天的古之神獸、大能天神,威震九霄。

這些石象生介於冥空之靈與真靈之間,由玄黃真魂石所造,曆經亙古歲月,早已孕育神靈,不過由於受到陵區中神陣“禁神鎖靈陣”鎮壓,意識被鎮壓,按本能行事,便是守護神道。但凡破壞神道者,或是收取神道兩側稀世珍木,石象生便會複蘇,斬殺此人。饒是位列無極境頂端的強者,例如臻至無極境巔峰太元境的神體,麵對恒河沙數的石象生,也逃不過隕落的結局。

石象生中神靈雖是被壓製,可若是沒有禁神鎖靈陣將其靈魂牢牢鎖住,這些神靈早已隨歲月而消亡,不複存在,包括陵區中冥空之靈也是如此。禁神鎖靈陣之下,萬物永恒,壽元無儘,當得上“逆天”二字,不過此陣弊端也極其之大,神陣中,修為越高、存在越久的生靈,意識也越難複蘇,不用過上一個藩籬,就算是一千萬個華年,基本上就沒有蘇醒的可能,希望渺茫。

布置此陣,需要一種特殊的神材,即是鎖魂困神石,此石異常珍貴,為無上神物,由天地中一種本源之氣天母魂氣凝聚而成。在天蒙世界中,諸多險地均布有此神陣,規模參差不齊,太極天皇儲大墓中禁神鎖靈陣,據小衍稱,最多能排上前十,甚至還要被擠出在外,由此可見,天蒙世界中蘊藏無儘辛秘。[.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陵區中一切事物均被陵中“光陰複返陣”籠罩,今日之事,明日複原,此外還有諸般禁製陣法守護,所以,繞是多爾有細竹在,不懼石象生的攻擊,有心收取神道兩側神木神草,卻也無能為力。

一路之上,每隔三千丈,就有一道雄峙參天精妙絕倫的牌樓,直入蒼穹,氣勢恢宏。兩邊偶爾可見碑亭,分兩種,一種是聖德神功碑樓,以稱作大碑亭,另一種是神道碑樓,亦作小碑亭。碑亭樣式多為重簷歇山頂式,覆以金黃琉璃瓦,柱身朱紅,韻味古老,梁架構造架以井字梁,梁頭梁身斷開,梁頭作龍首狀,上承簷桁,刻祥雲,喻神龍破天,內部結構縱橫交貫,十分複雜,其上雕刻精妙絕倫,獨運匠心。如此碑亭亦作法香亭,供後人祭拜,亭其中禦碑刻字銘記,記載前人事跡,多是毀譽參半。

禦碑上古字為混沌時代文字,多爾倒也認識,若上前觀看,定可以從中獲得一些辛秘,不過至始至終,他均未看過一眼,此刻他隻想快些離開此地。仙落曾說過,解除他這次劫難的關鍵是小衍,還有淨塵小和尚,從小衍極其反常的表現看,其意圖已經很明顯。

對此,多爾十分擔心。除此之外,他還擔心小衍身上的大劫,威力如何,到底何時到來,又有多少?心思敏銳如他這樣的人,從小衍如今的言論,與之前一比,自是看出其中端倪。

神路每隔千裏,建立一道大紅門,樣式均為單簷廡殿頂,琉璃瓦頂,色澤金黃,金光燦爛,直衝碧霄,牆體不知漆以何種漆料,鮮亮如綢,紅芒耀日,至今未見褪色。門洞有三個,為拱券式,長近十裏,內部漆黑,彷如是冤魂聚集之地,陰氣森森。

沿途兩邊或近或遠處,還建立雄峙道觀,殿宇宏麗,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碑刻林立,肅穆莊重,殿內繡闥雕甍,富麗堂皇,頂刻靈芝、仙鶴、八卦、誅仙等雕刻,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每個道觀之中,均列有一尊神像,體大如山,威嚴神聖,仿佛頂天立地,可遮天攬月。其有三千法相,道帝尊神像、道德尊神像、道青天神像、道戰聖神像,道聖王神像,道萬法神像,等等等等。雖相有三千,或嗔目如電、或低眉慈容、或仙風道骨、或威嚴蓋世、或殺氣錚錚,但皆為同一人麵孔——太上天。

除了道觀以外,遠方近處還建立廟宇、魔堂、妖殿、祭壇、墳塚、神廟、古殿等,風格迥異,千奇百態,大多列於山巔,或是山野之處,其中列有神像,法相也為三千。例如廟宇,即佛門一脈,神像有大自在聖佛、大慈悲聖佛、大光明聖佛、大無量聖佛、大永恒聖佛、大歸一聖佛,大度世聖佛、大久遠聖佛、大聖徳聖佛等。

諸神像麵孔,皆為太上天。

就在多爾等人見到陵區中規模最為宏偉浩大、仿佛天擎一般屹立在天地之中的古老聖殿時,一道無悲無喜、平靜自然、仿佛大道之音的聲音,驀然傳入他們腦海中,饒是有細竹庇護,也無法將這玄之又玄的聲音排開。

“聖人以教化服天地,安永世大寧。”

“聖人之行,用舍行藏。天地大亂,聖人用舍,以乾戈而靖之;天地靜寧,聖人行藏,以道德教化而化之,蓍之德圓而稱聖。”

“天之道,四時不忒,意誌不可左右,不可逆料。鬼尊而不親,人道兩隔,無形可見。而聖人微妙玄通,不可測度,造化通天,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知周萬物,樂天知命,安土敦仁,範圍天地,曲成萬物,通乎晝夜,謂自然之神。”

“聖人陰陽所育,稟氣呈形,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雲雨,春夏以生長之,秋冬以殺藏之,處天地之間,率神祇之意。”

“聖人之道微妙,寂然不測。天地萬靈若豫知幾微,則與聖道合會,從柔以至剛,凡事之理,從微以至彰,知天地之始,又知其末,為天地之主。”

“聖人之所以為聖,因其道觀天而得之,一陰一陽,道陰陽不測,而聖人知;天何言哉,無名無狀,而聖人知;四時行焉,不可預測,而聖人知。百物生焉,天地往複,乾坤造化,諸般一切,聖人皆知。所以,聖人為聖也。”

“聖人觀四時之變,刻玉紀其盈虛,察五行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