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1 / 2)







可在兩年後,大旱忽臨,武文方猶如一尊蘇醒的雄獅,展現出其雄才大略萬古一帝的風範,頒布一係列針對旱災的有效措施。[]例如,開渠挖道,引進地下水,灌溉農田;建造溝通洪江與梁河水係的靈渠;投入巨大人力,建造連通莽江和滿江流域的疏運河,將皇極大地各個重要地區通過水運聯係起來;耗巨資聘請擅長自然之道武者,將無望海中海水由鹹轉淡,投入各地水庫當中,以便不時之需。

在一係列方針貫徹下,旱災在短短五年之內徹底解決,人人有水吃,處處農田豐,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百姓們對武文方感恩戴德,讚聲不絕,“仁恩帝”之名便是從尋常百姓們口中傳出的。

武文方深得民心,帝統自是愈發鞏固,怕是再過不久,便固若金湯,無法撼動。而那些欲罷黜武文方帝位的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實則是當年和武文方競爭皇位的各個皇子的心腹。

這些被武文方分封為王爺、諸侯的皇子們,大多對皇位死心未遂,遂趁此時機,小題大做,卻是直扼要害。

武文方的確有推崇“異教”的嫌疑,“仲裁部”由曆代對武帝王朝有過巨大貢獻的元老組成,均是武者,其中不乏有思想頑固之人,堅決抵.製異教,自是震怒,不過此事倒是不足以罷黜武文方皇位。

但武文方自繼位以來,災難連連,卻是事實,這是否是在說明,武文方的氣運不足以擔當帝位,或是身懷大劫,會給武帝王朝帶來更大災難,乃至十多萬年基業,毀於一旦?

氣運,真實存在,卻無從判斷。

仲裁部一眾元老開始動搖,決議是否要罷黜武文方。

經過決議,最終結果出人意料,支持者與反對者各占一半,最終的決議權落在太上皇“名楊帝”身上,可名楊帝在“福祿殿”閉關,欲突破武尊境界,不得容許半分打擾,唯有待他出世,才能真正決定是否要罷黜武文方帝位。

而在同時,由文武百官和皇親國戚聯名呈給仲裁部的奏折散落民間,並有人刻意散布謠言,稱武文方乃災星轉世,會給天地帶來巨大災厄。

人言可畏,人心善變。原本對武文方譽不絕口的尋常百姓遭煽動蠱惑之下,局部地區掀起了一股討伐武文方的狂潮。

武文方大失民心,帝位岌岌可危。

而濟度聖僧的出現似乎在冥冥之中改變了這一情況。

在當時,武文方以重金聘請的諸多道門、佛門正道之士不僅無法化解數百萬怨靈身上怨氣,更是連連有人道消身亡,下場悲慘。

正當一眾正道之士束手無策之際,本來收到佛光聖地傳訊要趕回大天門寺的濟度聖僧忽然趕來,見河洛城故地怨氣衝天,萬鬼齊嘯,怔怔站了半響,長歎一聲,道了一句“我佛慈悲”,旋即獨自進入河洛城。

不時,自城中突然傳出浩蕩佛音,猶如黃鍾大呂,莊重神聖,響徹千裏,更見佛光漫天,貫日衝霄,彌天蓋地。百萬怨靈竟是停止淒厲怨吼,沐浴在佛光之中,跏跌而坐,雙手合十,神態安靜寧詳,一臉虔誠,誦念佛經,身上怨氣不斷消失。[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城外許多通曉佛門之術的修佛者見此一幕,知道這是佛光聖地不世佛法“大悲天訣”。

此為佛門禁術,以燃燒自身為代價,化悲天佛光,度世佛音,普渡眾生,安撫亡魂,化去怨氣,超度一切,不僅針對鬼物,而且還針對人,使人皈依,遁入空門,遂才被定為禁術,在場正道人士迅速離去,否則不消片刻,便會被度化。

與此同時,一眾人等還驚訝,城中怨靈怨氣居然如此之重,饒是修為距至尊僅有一線之隔的濟度聖僧也隻能以“大悲天訣”度化。

悲天佛光,漫天梵音,一直持續七天七夜才消失,沒有人知道在這期間河洛城故地究竟發生了什麽事,隻是待眾人趕至河洛城時,發現數百萬怨靈消失殆儘,城中再無一絲怨氣,似是被度化,得以超脫,進入陰間,投胎轉世。

此劫終於化解,實是幸事,可好消息往往和壞消息一並發生,濟度聖僧溘然長逝,坐化於城中一片破敗廣場中央。

此事一經傳出,立即在天蒙世界掀起一片嘩然。

事後,武文方親自帶領“武成軍”以最高禮節將濟度聖僧遺體送回佛光聖地,不到三日,便趕到大天門寺,熟知當時守在寺廟門前的僧人得知濟度聖僧圓寂,竟是痛哭流涕,失聲道“住持…”

原來,濟度聖僧當時趕往佛光聖地是為了要接任大天門寺住持一職!

聽聞這個消息,武文方和近千武成軍心中震撼可想而知。

武文方和佛光聖地暫代住持圓崆聖僧長談了一夜,二人具體談了些什麽,無人知曉。次日,武文方便帶領近千武成軍離開大天門寺。

三天後,武文方回到帝都“武德城”,本對武文方此行頗為不滿的文武百官,聽聞濟度聖僧居然是佛光聖地下一任住持,不敢再吱聲。

四日之後,濟度聖僧入土下葬。

而在同一天,皇極大地境內居然下起了一場瓢潑大雨!不僅規模前所未有,而且曠日持久,足足持續了一個多月。

這場稀世罕見的大雨,也讓武文方失散的民心再次凝聚起來,若非其大修水利工程,遏製了洪澇災害的發生,不知要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當時被瘋傳的謠言不攻自破,武文方洞徹天機,未雨綢繆,乃真命天子。

經此一事,仲裁部元老無話可說,不再提及罷黜之事。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到半年,武文方便真正掌控政權。

一年後,河洛城故地新城建工完畢,武文方親臨現場,賜之“濟度”二字,並以佩劍“龍驤”在城門兩側城牆上刻下一副對聯――渡人不需仙與佛,濟世隻在真和善。

此對聯是武帝王朝開始真正接納佛教的開端,也為“佛武”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