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2 / 2)







“這我自然知道。”多爾莞爾,這丁半仙無疑是把將自己當成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愣頭青。

“那你還進去?這古冥礦脈玄乎的很,我勸你還是離開為好。”丁半仙勸說道,雖然眼前這人與自己沒什麽關係,但他也不是那種明明知道前方是死路還坐視不管的人。

老頭子臨終前,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少管閒事。但丁半仙就是個眼裏見不得沙子的主,否則紫槐林也不會出現那一幕。

多爾微微笑道:“我既然來了,就有把握出去。”

丁半仙不知多爾哪裏來的自信,這古冥礦脈的凶名可不是吹噓的,而且他還曾親自見識過,按他估『摸』著,以多爾修為,進去恐怕不到一時半刻就丟了『性』命。

丁半仙見多爾一副非進去不可的架勢,心中有些著急,稍微猶豫了片刻,才道:“這古冥礦脈是真進不得。你看這洞口,寬三丈,高兩丈,不正是三長兩短大凶之數?此外,這洞口形如棺材,而且還是一具橫著擺放的棺材,意喻擅闖之人。橫屍當場。你再看四周,山環水抱,看似風水絕佳,可實則不然。古巫山拔地而起,高不見頂,遮天蔽日,陽火不入此中毫厘半寸,此地早已成為一處極陰之地。且。東有清泉溪流三十六道,西有一片水域數餘裏的深潭。水本就是聚陰之物,致使此地陰氣更勝。

先論三十六道清泉溪流,從我來到這裏開始,便開始到處尋找源頭,但最終無果,此水似是無根之水,後來我想及山中陰氣,便明白此水是由陰氣所聚,隻要此地陰氣一日不散。這三十六道清泉溪流就永遠不會消失。這種水陰寒至極,人飲之會大病一場,體質差者甚至會喪命。倘若不信,你可去那裏看看,到時便會發現那些浸在水中的石頭早已被陰寒之水凍裂。

陰寒之水既然不斷生成,應該在儘頭形成湖泊才是,可事實並非如此,這些陰寒之水饒是在烈日曝曬下,短期內也不會被蒸發,何況此地避陽聚陰?水全部浸入了地底。我曾試想。在這地底或許有暗河,但經多番勘探,才發現這裏的地質結構根本不允許出現地下河道,也無什麽陣法穩固地殼結構。否則這裏早就塌陷了。排除了這一點,唯一能造成這種現象的就是,在地底有一座曠古絕今的“聚陰陣”,將陰氣鎖住。至於這座聚陰陣究竟在哪,我還發現不了。但我大膽猜測,這聚陰陣很有可能就在古冥礦脈深處。原因就在於西邊那片深潭。

這片潭水深不見底。不知通往何處,其水質呈青綠『色』,此中夾雜煞氣,還有陰氣,並生有一種生物,為刺螺。刺螺是摩羅江特有的物種,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地方生有此等螺類。而且,月餘前,我曾經過摩羅江畔,特意研究了一下江中水質。我敢斷言,深潭中的水質與摩羅江的水質如出一轍,兩者是為同源,通過這片深潭定然可以到達摩羅江。

世人皆知摩羅江是禍水,但卻不知摩羅江橫在皇極大地龍脈的一截主脈之上。先人曾發現皇極大地的龍脈之首起自東域祈福山脈,向西而行,經天台郡了坤山,汴州郡大龍山,玄華縣寶安山脈等地,最終落於西域龍嘯山脈,大體走勢橫貫皇極大地東西兩域,構成遊龍之相,龍脈分支出於嶽州,向南北兩域展開,多呈伏龍之態,意為向主龍脈俯首。

當今,皇極大地大部分龍脈已顯現於世,並被王侯權貴盛世道門占據,點『穴』於生龍之上,可庇後人,保昌盛。但有一段主龍脈至今未被世人所發現,老頭…家師曾說過這一段主龍脈就在摩羅江底。

暫且論這是真的,那麽摩羅江日以繼夜吸收龍脈之氣,本該是一條福澤蒼生的大河才對,但如今卻成了令人談之『色』變的禍水。這些龍脈之氣顯然並未作用於摩羅江上,其究竟去了哪裏?而西邊那片深潭恰好與摩羅江相通,再加上此地諸多玄奇之處,答案可能就在古冥礦脈中。隻有如此,聚陰陣的存在才變得合理起來。古書上有這麽一段記載:陰龍,因龍氣混合陰氣而生,為大凶之物,出世則禍『亂』蒼生。此外,還可食之,增氣運,延壽元,為大補,服時需以至陽之物輔之,保持陰陽調和,否則會被陰龍所反噬,形神俱滅。家師曾言:凡存在的事物,必有合理的地方。否則這麽一座聚陰陣在這裏,就沒有什麽價值。

而且,我還從一本太古時代的密傳上了解到一件事,摩羅江是在太古時代初期才形成,在很久以前,並沒有這條大河。這一切的一切仿佛在述說一段辛秘,有人引水成江,遮龍脈,設陰陣,貪陰龍。而此人也許就在古冥礦脈中,我之所以作出這番推測,因為沒有人敢打古巫山的主意,依照家師的說法,這座山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裏,它不屬於這裏。”

不得不說,丁半仙口條極好,這麽一大段話說出來毫不打結。

多爾聽後思索片刻,旋即輕笑道:“按你這麽說,皇極大地龍脈之氣終日被奪取,遲早有一天會氣數殆儘,這是否意味著其將會毀滅?”

誰知多爾這句玩笑話,卻讓丁半仙神『色』一怔,半響後才凝重地說道:“這倒並無可能。如今皇極大地龍脈之氣雖已去之十之**,所剩無幾,但龍脈雖毀,卻可再而形成,遂皇極大地並無大礙。隻是龍脈氣數殆儘,會發生巨大變故。家師曾言,武帝王朝的崛起,與皇極大地的龍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龍脈氣數一儘,武帝王朝也將走到儘頭,按我估計,至多不過百年!”

丁半仙語出驚人。

對於風水學,多爾可謂是一竅不通,不過聽丁半仙說這山中格局,倒是讓他突然想起自己以前在紫韻山上讀過的一卷古籍,其中有一篇是關於的天池水的記載。所謂天池水,又命衛龍池,多為祖宗山或高崗上之池水,其分五格,兩池夾龍最貴;單池護者次之;衛龍井也即是小池水,水既不流出,亦不乾涸,又次之;衛龍泉,非池非湖,為蒙泉小流,此四者屬吉格,而最後一格,龍池崩圯,龍氣泄走,為吉中帶凶格。而此地水勢,非吉格天池水,倘若真如丁半仙所說,地底深處設有巨型聚陰陣在吸納陰氣,那麽龍氣自然也被順帶吸走,豈不是成了凶格?

旋即,多爾又想到了另外一點,據其所讀的那卷古籍記載,風水好壞,首要得先從大局上判斷是不是聚氣藏風。

聚氣藏風非納氣吸風,而是保持衡衝氣能場,一靜一動,一收一放,一藏一換,並非隻有進氣,也要有出氣,並非隻有藏氣,也要有漏氣,並非隻有界氣,也要有走氣,並非隻有內氣,也要有外氣,並非隻有陰氣,也要有陽氣,陰陽同存共交,各得其分。

如此才算是風水極佳之地。

多爾舉目眺望,環視一圈後,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此地四麵山環水抱,天地之氣與風何以會被山勢所困?遂此地既能進氣藏氣,也能出氣漏氣。此外,此地山勢雖看似凶險,但卻得天獨厚,攔風運氣,哪怕是狂風吹入山中,也會被山巒化急為緩,應了藏風納氣的真正意義,一字決“緩”。

並且,根據山勢,即便是多爾這種對於風水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的人,也能夠看出這裏的衡衝氣能場幾乎完美,無懈可擊,保持著一種絕對均衡的呼吸狀態,陰陽循環,風水絕佳!

但正因為如此,多爾反而覺得很奇怪,若此處真是風水絕佳之地,那為何無高人在山中點『穴』,建立墳塚?難道是山中無脈留緩之地,不能點『穴』?

多爾還無法看出山中何處是不宜結『穴』的煞脈,也即是脈急下而不停留之地,可有一點他很清楚,哪怕是高人精心布置處理,也不見得能敵得過煞脈,化凶為吉。

自然之變化何其微妙?無『穴』可結,即便風水再佳,結『穴』之人道行再通天,逆行而為之,改天換地,瞞天過海,可『穴』不動,天地在變,終將沒有什麽好下場。(未完待續。)





//